|
戴 |
|
UTF-8 | E6 88 B4 |
---|---|
大五碼 | C0B9 |
倉頡碼 | 十戈田廿金 |
Matthews | 600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413;(二版)1516 |
康熙字典 | 342 |
Unicode | U+6234 | |
---|---|---|
GB2312 | 2087 | |
四角號碼 | 4385.0 | |
頻序 A/B | 1468 | 1376 |
頻次 A/B | 894 | 410 |
普通話 |
d![]()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戴 | 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𢦒聲。〔都代切〕𢨇,籀文戴。 (59 / 54) | 異 | 𢨚 𢨇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象一個人頭頂上頂著一個「甾」,兩手上舉捧著,會頂戴之義。「甾」可能兼作「戴」的聲符。(周忠兵) 50 字 詳解: 甲骨文象一個人頭頂上頂著一個「甾」,兩手上舉捧著,會頂戴之義。「甾」可能兼作「戴」的聲符。金文把頭上所頂的「甾」換成了「皿」,又加注「戠」聲。至戰國時期,又寫作從「首」,從「戠」聲。(周忠兵) 簡帛文字既有從「首」,從「戠」聲的「戴」字,見《清華貳.繫年》。又有寫作從「首」,從「弋」聲或「之」聲的異體。這些異體的聲符皆寫在上面,大概是因為所戴的東西都在頭上面。(沈培、蘇建洲)至秦漢時出現從「異」從「𢦏」的字,應分析為一個雙聲字,後為《說文》小篆所本。(周忠兵) 甲骨文「戴」多用於貞問下雨的卜辭中,周忠兵認為可能用作虛詞。如《合集》11921:「不其雨,帝戴……」 金文「戴」讀為「熾」。如史牆盤「櫅角戴(熾)光」,「熾光」意謂昌熾有光,表示興旺昌盛之意。(參裘錫圭) 「戴」字表示頭上戴著的例子如《上博竹書六.慎子曰恭儉》簡5「首戴茅芙(蒲)」,又見《國語.齊語》:「脫衣就功,首戴茅蒲,身衣襏襫,霑體塗足,暴其髮膚,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韋昭注:「茅蒲,簦笠也。」(劉建民、劉洪濤)又如《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勝」指華勝,是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 「戴」還表示擁護、愛戴。如《左傳.文公十八年》:「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戰國策.燕策一》:「諸侯戴齊,而王從之,是名卑也。」 597 字 相關漢字: 甾,皿,戠,首,弋,之,異,𢦏,熾,勝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 |
黃p2 | 周p59 | ||||
李p128 | 何p12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戴」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不共戴天, 張冠李戴, 感恩戴德, 披星戴月, 戴罪立功… | (5/92)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穿, 頂, 鴔, 鵖, 冠, 孝, 魌, 荷, 鶡, 翊, 擁, 銀, 披, 辛, 冑, 張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v. | wear, put on |
瀏覽次數: 5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