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
鄉」字甲骨從「
𠨍」(兩人相對跪坐)從皀,或從二「
欠」(兩人張口相向),或從二丮(兩人伸手奉獻祭禱),「
皀」是盛稻粱的食器,字象兩人相向跪坐,共食一簋。本義為相向共食,引伸為饗宴、饗祀,是「
饗」的初文。引申為家鄉、鄉里。
110 字
詳解: 「
鄉」字甲骨從「
𠨍」(兩人相對跪坐)從皀,或從二「
欠」(兩人張口相向),或從二丮(兩人伸手奉獻祭禱),「
皀」是盛稻粱的食器,字象兩人相向跪坐,共食一簋。本義為相向共食,引伸為饗宴、饗祀,是「
饗」的初文;因有相向之意,亦是「
嚮」的初文。參「
饗」、「
嚮」。
表示饗宴之「
鄉」甲骨文有不從皀,而從酉(酒尊)、鼎等,侍奉的物品有異而饗獻之義則一(參金祥恒)。此字,與《說文》、《詩經》所載相合,《詩.七月》「朋酒斯饗」毛傳:「饗,鄉人飲酒也」,不過從「
皀」之饗常用而代替了從酉的饗字而已,從二卩從酉或省作[酉卩]。
金文從𠨍從皀,未見從「
欠」,後期於「
皀」上添「
亼」而從「
食」,而「
亼」正補充「
欠」字張口進食之義。
甲金文用法有二:一,饗宴、饗祀,如卜辭「妣辛鄉」、「大乙祖丁眾鄉」。金文如「用鄉賓客」(曾伯陭壺)、「用敢鄉孝于皇且考」(仲榱父簋)、「以鄉上帝,以祀先王」(中山王壺),又通「
享」,參「
享」。二,朝向,典籍作「
鄉」、「
嚮」或「
向」,如卜辭「其東鄉,其北鄉」;金文「立中廷,北鄉」(善夫山鼎)。卜辭亦有對敵之意,如「其來,王自鄉(嚮)」。此外,金文還通用作公卿之「
卿」及人名,參「
卿」。
「
𠨍」、「
鄉」、「
饗」、「
卿」古本同源,甲金文通同,皆取義於「
𠨍」,自相向、相對之本義引伸分化出相向就食、饗宴、卿士、鄉邑等義。
「
鄕」小篆作「
𨞰」,《說文》:「𨞰 ,國離邑,民所封鄉也。嗇夫別治。封圻之内六鄉,六鄉治之。从𨛜皀聲。」甲文二「
欠」小篆訛寫成二「
邑」,作「
𨛜」,「
鄉」、「
饗」又音近相假,故有鄉里之訓(參李孝定)。一說「鄉邑」稱「
鄉」,實取義於共食,指共同飲食的氏族聚落(參楊寬)。
700 字
相關漢字: 𠨍,
欠,
皀,
饗,
嚮,
亼,
食,
享,
向,
卿,
鄕,
𨞰,
邑,
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