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礿 |
|
UTF-8 | E7 A4 BF |
---|---|
大五碼 | CDA3 |
倉頡碼 | 戈火心戈 |
Matthews | 7498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2386;(二版)2555 |
康熙字典 | 767 |
Unicode | U+793F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3722.0 | |
頻序 A/B | 0 | 5422 |
頻次 A/B | 0 | -- |
普通話 | yu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其他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礿 | 夏祭也。从示,勺聲。〔以灼切〕 (8 / 2) | 示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與小篆字形相同,從「示」,「勺」聲。「礿」是祭名,乃夏商周三朝在宗廟裏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 47 字 詳解: 金文與小篆字形相同,從「示」,「勺」聲。「礿」是祭名,乃夏商周三朝在宗廟裏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鄭玄注:「此蓋夏殷之祭,周則改之,春曰祠,夏曰礿。」《周禮》:「礿,宗廟之夏祭也。」換言之,「礿」是夏代和商代春天的祭禮,到了周代則指夏天的祭禮。《說文》:「礿,夏祭也。從示,勺聲。」「礿」所用的祭品不多,以菜蔬為祭品。孔穎達疏《禮記》:「春曰礿者,皇氏云:『礿,薄也。』春物未成,其祭品鮮薄也。孫炎云:『礿者,新菜可礿。』」意指春天時,農作物未有收成,所以祭品微薄,只以剛成熟的菜蔬為祭品。 甲骨文未見「礿」字,學者多認為甲骨文以「勺」為「礿」(參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葉玉森、吳其昌亦持此說),亦用作祭名。 金文泛指祭祀,我鼎:「延礿𠭥二女(母)。」「延」即繼續;「二母」指上一句銘文提及的妣乙和妣癸;「𠭥」亦是祭名;這句指繼續對妣乙和妣癸進行礿祭和𠭥祭。 傳世文獻中,「礿」與「禴」通。《集韻》:「礿,《說文》:『夏祭也。』或作『禴』。」陸德明《經典釋文》:「礿,本或作禴。」《詩經.小雅.天保》:「禴祠烝嘗,于公先王。」鄭玄注《禮記》引此作:「《詩.小雅》曰:『礿祠烝嘗,于公先王。』」「祠」為春祭;「礿」為夏祭;「嘗」為秋祭;「烝」為冬祭;這句意謂一年四季分別以四種祭禮在祖廟裏祭祀先公先王。 583 字 相關漢字: 示,勺,延,𠭥,禴,祠,嘗,烝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4 | 周p119 | |||||
李p14 | 何p323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古代祭名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礿」字下錄有1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imperial ancestral sacrifice |
瀏覽次數: 2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