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甲金文作「
𤇈」從「
火」從「
石」,石亦聲,會以火燃燒石頭,以助加熱食物,是「
煑」、「
煮」的初文。
47 字
詳解: 甲金文作「
𤇈」從「
火」從「
石」,石亦聲,會以火燃燒石頭,以助加熱食物,是「
煑」、「
煮」的初文。古籍中假借「
庶」為眾庶之「
庶」,另造「
煑」、「
煮」字來表示烹煮,於是「
庶」字初義漸失。
于省吾指出燒石以烙烤食物,或投燃石於盛水之器以煮之,是原始人類熟食的一種習慣作法。《周禮.秋官.庶氏》鄭玄注︰「庶,讀如藥煑之煑」,乃「
庶」與「
煑」古字可通用之例。
早期金文從「
石」從「
火」。後來「
石」訛作「
广」及「
廿」(明顯的例子如中山王鼎)而成「
𢉙」。「
𢉙」字見於春秋早期(魯大𤔲徒子仲伯匜),此字形為小篆所承,《說文》︰「𢉙,屋下衆也。从广从炗。炗,古文光字。」許氏「屋下」一訓本於「
广」,而其「眾也」之說則說而不解;徐鉉解釋曰︰「光亦衆盛也」,仍令人費解。許慎、徐鉉據訛變後的字形臆測立說,故不可信。然而《說文》的說法長久以來為後學所沿襲。
甲骨文表示烹煮,《合集》16271:「庶(煮)牛」。
金文表示眾多,大盂鼎:「庶人」,即眾人。徐王子鐘:「以樂嘉賓,朋友者(諸)臤(賢),兼以父兄庶士」。「庶士」即多士、眾士。「庶民」表示普羅百姓、平民,中山王方壺:「作斂(歛)中則庶民附」,意謂勞役賦歛適中則庶民歸附。又表示古代妾所生的後代,側室之子女。魯大𤔲徒子仲伯匜:「魯大𤔲(司)徒子中(仲)白(伯)其庶女厲孟姬媵它(匜)」,「
匜」是傾注清水的禮器,意謂此匜是魯大司徒子仲伯為其妾所生的名叫厲孟姬的女兒而鑄造的陪嫁器皿。
戰國竹簡表示眾多,「庶民」、「庶人」指普羅百姓,《上博竹書二.魯邦大旱》簡6:「庶民」,《上博竹書四.相邦之道》簡3:「庶人」。「庶羞」指多種珍餚美味,如《儀禮‧公食大夫禮》:「上大夫庶羞二十」,杜甫《後出塞》詩:「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
又通假為「
炙」,《包山楚簡》簡258:「庶(炙)豬」、「庶(炙)鷄」,表示烤豬、烤鷄。九店56號墓簡53:「日出庶(炙)之」,「
炙」表示照曬(李家浩)。
805 字
相關漢字: 𤇈,
火,
石,
煑,
煮,
广,
廿,
𢉙,
匜,
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