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酉 (主部件) 共 14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金文 | 形義通解 | ||||||||||||||||
---|---|---|---|---|---|---|---|---|---|---|---|---|---|---|---|---|---|---|---|
酉 | 甲骨文讀為酒,表示薦酒之祭,又用作地支。金文表示酒,宰甫卣:「王鄉(饗)酉(酒)」,《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用作地支名,居第十位。士上卣:「才(在)五月既望辛酉」。又用作國族名、人名。 《說文》:「酉,就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凡酉之屬皆从酉。丣,古文酉。从卯,卯爲春門,萬物已出。酉爲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 | ||||||||||||||||||
酋 | 「八」是加在「酉」字之上的飾筆,古文字常常於橫畫上面加上兩短畫為飾筆,無義,參見「尊」。「酉」、「酋」是一字之分化,最初表示酒、酒官的「酋」也用「酉」來表示,後來才把上加兩畫為飾筆的「酋」專門表示酒官、酋長之義。 金文中「酉」、「嘼」皆有讀作「酋」,表示酒官或酋長。參見「酉」、「嘼」。 戰國竹簡「酋」通假作「瀏」、「漻」,表示水清,《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丌𢛳(德)酋清」,是說其德淑清。「瀏清」、「漻清」相當於「淑清」,指水清而深(顏世鉉)。又可比喻君主為政之德,《孔子家語.好生》:「舜之為君也,……德若天地而靜虛。」(季旭昇) 《說文》:「酋,繹酒也。从酉,水半見於上。《禮》有大酋,掌酒官也。凡酋之屬皆从酋。」段玉裁解釋「繹酒」為日久之酒,即陳酒。 | ||||||||||||||||||
酌 | 金文用作斟酒義,伯公父勺:「白(伯)公父作金爵,用獻用酌,用享用孝。」意謂伯公父鑄造了金爵,用作進獻、斟酒、享祭和孝敬祖先。 楚竹書用作祭名,《上博楚竹書三.周易》簡57:「酌祭」。《馬王堆帛書.周易》寫作「濯祭」,今本《周易》作「禴祭」,即簡單的夏祭。 漢帛書以「勺」為「酌」,解作酒。《馬王堆帛書.養生方》第28行:「為醪勺(酌)」,「醪」是一種酒,此句記載釀造「醪酌」的方法。 「酌」字後來亦表示考慮、衡量、量度。宋蘇洵〈史論上〉:「史不得經,無以酌其輕重。」意謂人不通經書而只讀史書,則無以衡量史書所記之事的真偽虛實。現在多以「斟酌」二字連用表示考慮、衡量之意。「斟酌」本來指根據酒量飲酒,後來引申有衡量、決定去取之義。諸葛亮〈前出師表〉:「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褘、允之任也。」這句指至於權衡得失、掌握分寸、向陛下進諫忠言,這就是郭攸之、費褘、董允的責任了。 | ||||||||||||||||||
配 | 「配」字的初義未有定論,一說初義當為伴飲、伴食(金文形義通解),一說當與酣、釂諸字義近(李孝定),一說當為配偶之義,從「妃」省聲(陳劍)。一說義為釀酒調配得宜,酒色良好之意(季旭昇)。 金文表示匹配,㝬簋:「用配皇天」;又表示配偶,陳逆簠:「台(以)乍(作)厥元配季姜之祥器」;又用作人名。 《說文》:「配,酒色也。从酉己聲。」段玉裁注:「當本是妃省聲,故叚爲妃字。」 此外,「肥」、「配」古音相近,帛書有借「肥」為「配」之例,《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神聖是則,以肥(配)天地。」 | ||||||||||||||||||
酒 |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酒,又用作地名。金文「酒」字皆寫作「酉」,參見「酉」。 古往今來,飲酒是人們的重要消遣,酌酒歡飲,宴客娛賓,古書多載,白居易〈北亭招客〉:「踈散郡丞同野客,幽閑官舍抵山家。春風北戶千莖竹,晩日東園一樹花。小盞吹醅嘗冷酒,深爐敲火炙新茶。能來盡日宮棊否?太守知慵放晚衙。」 許慎以「就」釋「酒」,屬聲訓。《說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从水从酉,酉亦聲。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䟽儀狄。杜康作秫酒。」 | ||||||||||||||||||
酓 | 甲金文用作本義,表示飲,《合集》32344:「王酓(飲)」。麗簋:「王酓(飲)多亞」,「多亞」是官名,表示王設酒,使多亞飲之。白乍姬觶:「酓(飲)壺」,表示飲宴所用的壺,即盛酒之壺。又用作楚國的姓,他國或寫作「熊」,楚王酓章鎛:「楚王酓章乍曾侯乙宗彝」,表示楚王熊章為曾侯乙鑄造宗廟祭祀所用的器皿。 戰國竹簡表示飲,九店楚簡56號墓簡35:「利於酓(飲)食」。《上博竹書五.弟子問》簡8:「酓(飲)酉(酒)」。又通假為「含」,《郭店簡.老子甲》簡33:「酓(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表示內含厚德的人,好比嬰兒。又用作人名,新蔡楚簡零簡254:「[祝]融、穴酓(熊)」,「祝融」、「穴熊」是楚國的先祖。「熊」字的韻部,中古屬於東部,早期東、冬二部不分,冬部字(收ng尾)上古歸入侵部(收m尾),現代閩南話(如廈門、潮州)「熊」字與「飲」字的韻母相同,收m尾,保留了上古音。 《說文》:「酓,酒味苦也。从酉,今聲。」 | ||||||||||||||||||
奠 | 奠是古人宗教活動和交往禮儀中的重要元素。《周禮》、《儀禮》、《禮記》中便有「奠」字多起,如「奠爵」、「奠彝」、「奠觶」、「奠觚」、「奠食」、「奠菜」、「奠脯」、「奠幣」等。又《尚書‧盤庚》中有「盤庚既遷,奠厥攸居」語,應意指以酒肉祭告天地,以定居所的儀式,因此「奠」乃有後來「奠定」、「奠立」、「奠基」等意思。這和德文 weihen, geweiht, Weihung等詞從「祭祀」而引申出「奠基」的語義發展可謂如出一轍。 | ||||||||||||||||||
尊 | 「尊」字甲骨文、金文並存單手及雙手兩種字形。西周金文或從「酋」,字上兩點為飾筆,無義。戰國文字承襲商周文字,郭店簡或將「又」置於「酉」上,見《郭店楚簡.尊德義》簡1、簡20。睡虎地秦簡、漢帛書又於「又」下加橫畫為飾,寫成「寸」形。「尊」到了楷書時期固定為從單手的寫法。 《說文》:「尊(𢍜),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周禮》六尊: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賓客之禮。尊,尊或从寸。」按「酉」本為酒尊,因用作地支名,故改以「尊」為酒器,「尊」的本義並非酒尊。參見「酉」、「酋」。 甲骨文「尊」用作本義,指放置,《合集》32125:「來丁巳尊甗于父丁」,「甗」是指古代的炊飪器,全句指將來的丁巳日向父丁牌位放置甗這種炊具(張玉金)。傳世古書亦有此用例,如《禮記.士冠禮》「側尊甒醴在服北」,鄭玄注:「置酒曰尊。」胡培翬《儀禮正義》:「置酒謂之尊,猶布席謂之筵,皆是陳設之名,非謂酒器。側尊一甒醴,猶言特設一甒醴耳。」又用作祭名,《合集》32536:「其尊、歲,三牢」,意即用三頭祭牲進行尊祭、歲祭。 金文「尊」多用在器名之前,如召仲鬲:「召仲乍(作)生妣尊鬲。」唐蘭認為「凡稱為尊的器,是指在行禮時放置在一定的位置的器」,其說可從。「尊」又從陳設禮器的動作,引申指所陳設的禮器。另,金文常見「尊彝」一詞,「尊」、「彝」為同義名詞連用(杜迺松),指酒器,屯尊:「屯乍(作)兄辛寶尊彝。」 戰國竹簡「尊」指敬重,《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簡6至7:「愛親故孝,尊賢故禪」,指堯舜愛護自己雙親,因此能行孝道;敬重賢德之人,因此禪位給他人。《廣雅.釋詁一》:「尊,敬也。」《論語.堯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劉寶楠《論語正義》:「尊者,崇高之義。」 另,秦人曾以「尊」代「寸」,《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67背至68背:「人毋(無)故而心悲也,以桂長尺有尊(寸)而中折,以望之日日始出而食之,已乃餔,則止矣。」意謂人沒有緣故而心中悲慟,從中間折開長一尺多寸的肉桂,十五日日出時分把肉桂吃掉,此後吃早飯,就能停止了。裘錫圭認為這例子中假借筆畫較多的字來代替本字,目的是為了防止字形相混。 | ||||||||||||||||||
酢 | 金文從「酉」從「乍」,「乍」是聲符,金文通假為「作」,表示鑄作,王子至鼎:「王子至酢(作)飤鼎」。 「酢」後表示調味用的酸味液體,《說文》:「酢,醶也。从酉乍聲。」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味酸者皆謂之酢。」 | ||||||||||||||||||
莤 |
| 《說文》:「莤,禮祭,束茅,加于祼圭,而灌鬯酒,是為莤。象神歆之也。一曰莤,榼上塞也。从酉从艸。《春秋傳》曰:『尔貢包茅不入,王祭不供,無以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