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甲骨文從「
日」從「
茻」(或從「
艸」、從「
林」),象日落在草叢林木之中。金文大多從「
日」從「
茻」。秦漢文字的「
莫」字下部逐漸訛為像「
大」之字,為後世字形所本。「
莫」是「
暮」的初文,本義是日暮。
95 字
詳解: 甲骨文從「
日」從「
茻」(或從「
艸」、從「
林」),象日落在草叢林木之中。或增「
隹」旁。金文大多從「
日」從「
茻」。秦漢文字的「
莫」字下部逐漸訛為像「
大」之字,為後世字形所本。「
莫」是「
暮」的初文,本義是日暮。《說文》:「莫,日且冥也。從日在茻中,茻亦聲。」
甲骨文用作本義,《合集》29807:「其莫不冓雨。」即傍晚時不下雨。又用作地名,《合集》33545:「王田莫,無災。」「
田」即田獵;意謂王在莫地田獵,沒有災禍。
金文用作本義,越王者旨於賜鐘:「夙莫不貣(忒)。」「
夙」即早;「
忒」即差錯,意指早晚都沒有差錯。又用作代詞,中山王方壺:「不羕(祥)莫大焉。」意指沒有甚麼比這事更不祥了。又用作人名,莫尊:「莫作旅彝。」意謂莫鑄造了一個行旅用的盛酒器。金文「
莫」又通作「
墓」,散氏盤:「以西至于𨾊莫(墓)。」指往西行,到達𨾊墓。又用作官名,郾客問量:「羅莫囂(敖)臧帀(師)。」「
羅」是文獻中所載的羅國,「莫敖」是楚國的地方官職名;「臧師」是人名。
竹簡帛書用作本義。《上博竹書三.周易》簡38:「啻(惕)[虎口](號),莫譽(夜)又(有)戎,勿卹(恤)。」今本《周易》作「惕號,莫夜有戎,勿恤。」「惕號」意指驚恐呼號;「
恤」,《說文》:「卹,憂也」;這句指雖然有驚恐呼號,夜裏有戰事,也不必擔憂。《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84:「行傳書、受書,必書其起及到日月夙莫,以輒相報(也)。」意指傳送或收到文書,必須登記發文或收文的日月朝夕,以便及時回覆。《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第237-238行:「到莫有(又)先食飲,如前數。」意謂到黃昏時才再飲食,數量如前所述。楚簡又用作官職名,《包山楚簡.文書》簡158:「于莫囂(敖)之軍。」
傳世文獻表示本義的例子如《禮記.間傳》:「故父母之喪,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
溢」即「
鎰」,古代的重量單位,相當於二十兩;「
莫」指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全句指所以父母的喪事,棺木下葬之後,可以食粥,朝早二十兩米,黃昏也是二十兩米。南宋晏幾道〈蝶戀花〉:「朝落莫開空自許,竟無人解知心苦。」作者借秋蓮暮開朝落這種與世不同的習性比喻自己不與世合流。又引申為晚、時間將盡之意。《詩經.小雅.采薇》:「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意指(你)一直說回家,但一年將盡(,仍未見你回家)。又引申指昏暗,《荀子.成相》:「門戶塞,大迷惑,悖亂昏莫無終極。」楊倞注:「莫,冥寞,言闇也。」「昏莫」即「昏暗」;這句指進言納諫的途徑被堵塞,人變得迷亂糊塗,惑亂昏暗愚昧是沒有盡頭的。
後來「
莫」被借作虛詞「
莫」,表示否定,相當於「
不」。《國語.魯語下》:「女知莫如婦,男知莫如夫。」韋昭注:「言處女之知不如婦,童男之知不如丈夫。」又表示禁止,相當於「不要」、「不能」。東漢陳琳〈飲馬長城窟行〉:「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意指寫信給妻子,勸她早日改嫁,不要再等了。唐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莫」又借用作代詞,表示沒有誰、沒有甚麼,如莫不歡喜。《戰國策.楚策》:「群臣莫對。」即群臣都沒有回答。《周易.益》:「莫益之,或擊之。」意指沒有人給好處,倒有人給予攻擊。《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意謂因為愛護百姓而稱霸天下的君主,是沒有人能抵禦他的。由於「
莫」借作虛詞久借不還,乃有人再加注「
日」於「
莫」之下而成「
暮」。
「
莫」是現在常見的姓氏,主要分佈在廣西、四川和廣東等多省。戰國已有「
莫」姓,如《漢印文字徵》「莫如」。
1436 字
相關漢字: 日,
茻,
艸,
林,
大,
暮,
隹,
田,
夙,
忒,
墓,
羅,
恤,
溢,
鎰,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