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之 (主部件) 共 5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5
漢字部件金文形義通解
甲骨文「」表示腳(指人)離開原地,向前行走,本義為前往。
甲骨文從「」從「」,「」象向外的人足,「」象地,指腳向前走,離開原地將有所往(楊樹達、徐中舒、季旭昇)。「」本義為往,《爾雅.釋詁》:「之,往也。」
一說「」是出發線,正如「」字從「」從「」,「」是終點線(張日昇),「」表示出發,「」表示到達,參見「」。
甲骨文用作指示代詞,此也,「之日」、「之夕」猶言「是日」、「是夕」,《爾雅.釋訓》:「之子者,是子也。」又用作地名、人名。
金文承甲骨文之形,而「」形稍訛,漸失足形,為小篆所本。金文用作代詞,可代人與事物。君夫簋:「子子孫其永用之」。又相當於現代漢語助詞「」,中山王壺:「夫古之聖王」;又相當於「」,蔡公子果戈:「蔡公子果之用。」又用作人名,郾客銅量:「攻差(工佐)競之」。(參金文形義通解)
《說文》:「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此說與甲金文構形不合。
甲金文「」字從「」(取其喧聲),「」聲,會市場嘈吵之意(張世超)。
甲骨文從「」從「」從數點(以◎表示),金文從「」從「」。張世超等認為從「」取其喧聲,會市場嘈吵喧鬧之意。「」是聲符。
甲骨文用作記時,金文用作本義,表示市集、市場,是交易之所。兮甲盤:「其賈母(毋)敢不即次即市。」「」管理市場的機構(李學勤)。表示商人不敢不到市場和管理市場的機構去。
楚系金文和楚簡不從「」而從「」。《說文》:「市,買賣所之也。市有垣,从冂从乛,乛,古文及,象物相及也。之省聲。」
金文「」從「」,「」聲,「」象手形,本義為握持,是「」的初文。
後復加「」(手)旁造「」字,手旁重複矣。戰國早期於「」下加一劃作為飾筆,作「」,「」、「」皆象手形,為小篆所本。參見「」、「」。
古文字中「」字可音近通假作「」、「」、「」、「」、「」等字,金文有表示執持,邾公牼鐘:「台(以)匽大夫,台(以)喜者(諸)士,至于萬年,分器是寺(持)」。通假作「」,上曾大子鼎:「父母嘉寺(之),多用旨食。」通作「」,𠫑羌鐘:「寺力」讀作「恃力」。《尚書.周書》:「恃德者昌,恃力者亡。」通作「」,國名,後以為姓,如寺(邿)季故公簋。此外,銘文「寺工」乃古時冶鑄官名。
郭店楚簡「」通作「」,「寺員」即「詩云」。簡帛又多通作「」,《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所寺(待)者時也」。參見「」、「」、「」、「」、「」、「」、「」、「𠱾」等。
金文從「」從「」,之者往也,故志疑會心之所往之意,或言心意之所趣向,亦即志向。故「」不只標聲,亦施義符之職。
金文從「」從「」,之者往也,故志疑會心之所往之意,或言心意之所趣向,亦即志向。故「」不只標聲,亦施義符之職。又「」字的構形與「」或「」等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字楚簡有從「」從「」和從「」從「」兩種字形,不過從「」從「」一字形多讀為「」,表示記憶,故學者或認為此字為「」的異文,「」、「」古音相近,可以通假。
金文中用作心意,志向之意,如中山王方壺「渴(竭)志盡忠」中之「」即用作此意。《楚辭.惜誦》:「竭忠誠以事君兮」。楚簡亦表示志向,《上博楚竹書一.緇衣》:「此以生不可敓(奪)志,死不可敓(奪)名。」
《說文》:「志,意也。從心之聲。」段玉裁注:「志,古文識,蓋古文有志無識,小篆乃有識字。」
」戰國金文作「」,上從「」以表聲,下從「」以表時日之義,與《說文》古文同,本義是時間、時日。
」戰國金文作「」,上從「」以表聲,下從「」以表時日之義,與《說文》古文同,本義是時間、時日。《說文》:「時,四時也。从日寺聲。旹,古文時从之日。」
銘文表示時常,中山王壺:「於(嗚)虖(呼)﹗允哉若言﹗明蔡之于壺而旹(時)觀焉。」即銘刻是言於壺上以時常觀看。戰國文字中「」可音近通作「」、「」、「」、「」等,如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四寺(時)」、《郭店楚簡.性自命出》「時(詩)箸(書)」、《馬王堆.養生方》「侍(時)節」等。石鼓文「」讀作「」。《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睡虎地秦簡》、《馬王堆漢墓帛書》「」字所從之「」下面一劃亦有寫於上面之例,詳參「」。
此外,商承祚、嚴一萍、馬如森等認為甲骨文有從之、日的「」字,按此字當為「之日」的合文(饒宗頤、姚孝遂),意為「是日」,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