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3
(11)
單讀音字
繁簡對應
   
UTF-8 E9 9B A9
大五碼 B3B8 
倉頡碼 一月一一尸 
Matthews 7663 
漢語大字典 (一版)4057;(二版)4322  
康熙字典 1299 
Unicode U+96E9
GB2312 8607 
四角號碼 1072.7 
頻序 A/B 4323 
頻次 A/B
普通話 x  y  y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7/49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2/2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2/2
其他
字例: 1/1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𩁹 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羽俱切〕𦏴,或从羽。雩,羽舞也。 (242 / 242) 𦏴 𦏻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73 羽俱
74 況于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或隸定作「𩁹」,甲金文從「」從「」,「」、「」皆是聲符。文獻記載,「」的本義是求雨祭祀,故從「」。「」的初文象樂器之形,代表樂舞,「」會以樂舞求雨之意。
87 字

 詳解:」或隸定作「𩁹」,甲金文從「」從「」,「」、「」皆是聲符。文獻記載,「」的本義是求雨祭祀,故從「」。「」的初文象樂器之形,代表樂舞,「」會以樂舞求雨之意。《禮記.月令》:「大雩帝,用盛樂」鄭玄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說文》:「雩,夏祭,樂于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𦏻,或从羽。雩,羽舞也。」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用作介詞,引進行為之時間,典籍作「」,《說文》作「」。靜簋:「𩁹八月初吉庚寅」。又用作句首語氣詞,典籍作「」、「」、「」,史牆盤:「𩁹武王既𢦏殷,𢼸(微)史剌(烈)且(祖)迺來見武王。」又用作連詞,表示與、及、和,典籍作「」、「」。大盂鼎:「我聞殷述(墜)令(命),隹(唯)殷邊侯田(甸)𩁹(與)殷正百辟,率肆于酉(酒)。」表示殷的外服諸侯和朝中官員都酗酒。又用作人名、地名、國名。又讀作「」,中山王鼎:「昔者,吳人并𩁹(越)」,表示往昔,吳國吞併越國。

  王國維認為「」、「」古本一字,「」訛變為「」,猶如「」的古文作「𣍸」。姑備一說。

  此外,甲骨文有從「」從「」(「」的初文)一字,徐中舒、劉興隆認為是表示以樂舞求雨的專字。而金文中還有一個字形從「」從「」(曾侯乙編鐘),與《說文》「」字的或體同形,用作音階名,後世寫作「」。《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
588 字


相關漢字: 𩁹,,,,,,,,𣍸,,,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50 p191
雩祀,雩祭,舞雩
p295 p370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3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都縣 (1/1)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沂水舞 (1/1)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n. ritual offering sacrifice for rain
瀏覽次數: 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