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6
(9)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6 B4 8E
大五碼 ACAD 
倉頡碼 水竹月山 
Matthews 446 
漢語大字典 (一版)1610;(二版)1725  
康熙字典 547 
Unicode U+6D0E
GB2312 6809 
四角號碼 3610.0 
頻序 A/B 4717  5422 
頻次 A/B 16  -- 
普通話 j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字例: 1/1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5/5
其他
字例: 5/5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灌釜也。从水,自聲。〔其冀切〕 (235 / 235)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353 几利
353 其冀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清 /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一說為灌水於釜中,釜為古代的食器;一說本義為鼻涕,甲金文「」象鼻子。
47 字

 詳解:」字金文所無,甲骨文及篆文構形相同,均從「」,「」聲,本義疑為灌水於釜中,或為鼻涕。《說文》:「洎,灌釜也。從水,自聲。」「」可引申為「肉汁」義,《玉篇.水部》:「洎,肉汁也」。

  卜辭用作姓氏,如《合集》3012反:「婦洎」,意謂姓洎的婦人。印璽文字也用作姓氏,如《漢印文字徵》:「洎嚴」,漢印亦用作人名,如《漢印文字徵》:「郭洎」。

  漢帛書用其本義,如《馬王堆.五十二病方》第94行,「洎水三斗」,又通作「」,如《馬王堆.六十四卦.卒(萃)》上六:「涕洎」,通行本《易》寫作「涕洟」,《說文》:「洟,鼻液也」。

  古文獻或用「」字的引申義「肉汁」,如《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去其肉,而以其洎饋」,孔穎達疏:「洎者,添釜之名。添釜以爲肉汁,遂名肉汁爲洎」。
338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19 p88
p111 p13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p19 p88
p111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洎」的異讀字

p111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洎」的異讀字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2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河巡司 (1/1) 詳細資料
詞類 英文意義
n. soup
prep. by the time, when
v. pour water into a pot; soak; arrive, reach, up to
瀏覽次數: 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