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走 (主部件) 共 7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金文 | 形義通解 | |||||||||||||||||
---|---|---|---|---|---|---|---|---|---|---|---|---|---|---|---|---|---|---|---|---|
走 |
| 後來加從「彳」,與「止」組合成「辵」,有行走之意。上部的跑步人形在《說文》裏訛變為「夭」。《說文》:「走,趨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屬皆从走。」《釋名.釋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段玉裁注:「今俗謂走徐,趨疾者,非。」 「走」的初文甲骨文中借用作地名。如《合集》17230:「貞:王往走災。」亦借用作人名,如《合集》27939:「貞:其令(命)亞走馬。」金文中表示人名或族氏名。 加從「止」之形金文用作本義,表示跑步,效卣:「效不敢不萬年夙夜奔走揚公休。」表示效不敢不萬年早晚為公奔馳,稱揚公的蔭庇。又用作官名,如「走馬」即典籍的「趣馬」,負責養馬,《詩.大雅.雲漢》:「趣馬師氏,膳夫左右。」毛亨傳:「趣馬,中士也,掌王馬之政。」又用作人名。又假借作「祖」,伯仲父簋:「白(伯)中(仲)父夙夜事走(祖)考」。表示伯仲父早晚事奉祖先。 漢帛書也用作本義,《馬王堆.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第325行:「雖(唯)而不諾,走而不趨。」表示恭敬地回答(而立即前往),不隨便回應(而不動身)(參楊天宇),疾跑而不疾行。《禮記.王藻》:「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不趨。」《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69行:「魚得而流(游),獸得而走,萬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 | ||||||||||||||||||
起 |
| 楚簡從「辵」從「己」,「己」、「巳」皆可作為「起」字的聲符。《上博楚竹書二.容成氏》:「天下之兵大起」,「起兵」即「興兵」之意。 小篆從「走」從「巳」,戰國金文從「走」從「◎」,張亞初、王蘊智釋為「起」,按「◎」形似「卩」,與「巳」形體不相近,故疑四十年上郡守起戈此字非「起」字。 | ||||||||||||||||||
趙 | 金文從「走」從「肖」,「肖」是聲符,本義是疾行、急速行走(參漢語大字典)。《說文》:「趙,趨趙也。从走肖聲。」段玉裁改為「趍趙也。」金文用作人名,弔趙父劍鞘飾:「弔(叔)趙父乍(作)旅爯」。又用作姓氏,趙孟庎壺:「趙孟庎」。 | |||||||||||||||||||
趛 | 金文用作人名,師趛鼎:「師趛作文考聖公、文母聖姬尊。」「師」是官職名;意指師趛為父親聖公和母親聖姬鑄造了一個尊。 | |||||||||||||||||||
趠 | 「趠」又解作跳躍。左思〈吳都賦〉:「狖鼯猓然,騰趠飛超。」「狖鼯」是鼠一種,形似松鼠,可以從樹上飛降下來;「猓然」即長尾猿,擅長在樹與樹之間飛盪;這句意指鼯鼠和長尾猿跳躍飛盪。 金文用作人名,厚趠方鼎:「厚趠又(有)儥于溓公。」「儥」即賣;厚趠賣了些東西給溓公。 楚簡以「趠」為「躁」,解作急、快。《上博楚竹書一.性情論》簡35:「凡甬(用)心之趠(躁)者,思為甚。」這裏指人在思慮時,腦筋轉動得最為快速。《郭店簡.性自命出》簡42:「凡用心之躁者,思為甚。」 | |||||||||||||||||||
趡 | 金文從「走」從「隹」,「隹」是聲符。金文用作人名,趡父戊罍:「趡乍(作)文父戊尊彝」 《說文》:「趡,動也。从走隹聲。《春秋傳》曰:『盟于趡。』趡,地名。」 | |||||||||||||||||||
趫 | 「趫」引申為行動敏捷。《荀子》:「輕利僄遫,卒如飄風。」楊倞注:「言楚人之趫㨗也。僄,亦輕也。」現代漢語還用「趫健」來表示敏捷強健。 「趫」引申指強壯,《呂氏春秋.悔過》:「襲國邑,以車不過百里,以人不過三十里,皆以其氣之趫與力之盛至,是以犯敵能滅,去之能速。」高誘注:「趫,壯也,故進能㓕敵,去之能疾也。」 金文此字張亞初釋為從「走」從「喬」的「趫」字,然而所謂的「喬」旁上部與一般的「喬」字有別,疑此字並非從「喬」的「趫」字。金文用作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