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淢 |
|
UTF-8 | E6 B7 A2 |
---|---|
大五碼 | D5E7 |
倉頡碼 | 水戈口一 |
Matthews | 0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1643;(二版)1761 |
康熙字典 | 558 |
Unicode | U+6DE2 | |
---|---|---|
GB2312 | ||
四角號碼 | 3315.0 | |
頻序 A/B | 0 | 5422 |
頻次 A/B | 0 | -- |
普通話 | x y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淢 | 疾流也。从水,或聲。〔(子)[于]逼切〕 (229 / 229) | 水 |
形義通解 |
---|
略說: 金文、小篆從「水」,「或」聲。本義為急流。又假借為「洫」字,解作溝渠、護城河。 39 字 詳解: 金文、小篆從「水」,「或」聲。本義為急流。《說文》:「淢,疾流也。」段玉裁注:「急疾之流也。」《淮南子.本經訓》:「抑淢怒瀨,以揚激波。」高誘注:「淢,怒水也。」這句指抑止急流波濤,因此揚起高高的波瀾。 「淢」又假借作「洫」,解作溝渠、護城河。《集韻.職韻》:「洫,或作淢。」《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築城伊淢,作豐伊匹。」意謂築城牆挖城濠,建設與之相匹配的豐邑。毛亨注:「淢,成溝也。」鄭玄注:「十里曰成,淢其溝也,廣深各八尺。」陸德明《經典釋文》:「淢字又作洫。」「淢」,《韓詩》作「洫」。《史記.夏本紀》:「卑宮室,致費於溝淢。」意指(大禹治水期間)不(為自己)建好的房子,把資財用於開挖溝渠。 金文用作地名,長甶盉:「穆王才(在)下淢㡴(居)。」「居」,這裏指暫時的居所;即穆王在下淢的臨時宮室。「下淢」是地方名,應是文獻中的「棫」。棫,又稱棫林,因為該地有許多棫樹而得名。又因為臨近汧水和渭水,所以又可從「水」。下淢現在地望在陝西省寶雞東北的周原南麓(參張筱衡)。《史記.秦本紀》:「秦軍走,晉兵追之,遂渡涇,至棫林而還。」裴駰注:「杜預曰:『秦地也。』」意即秦軍走,晉兵追,渡過了涇河,到達棫林便撤退了。 511 字 相關漢字: 水,或,洫,居,棫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 | 周p89 | |||||
李p203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同「洫」字 | |
黃 | 周 | |||||
李 | 何p229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淢」的異讀字 | |
黃 | 周p89 | |||||
李 | 何p233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急流 |
瀏覽次數: 1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