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9
(11)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81 AD
大五碼 B0C1 
倉頡碼 人一田中 
Matthews 4498 
漢語大字典 (一版)0188;(二版)225  
康熙字典 39 
Unicode U+506D
GB2312  
四角號碼 2126.0 
頻序 A/B 5422 
頻次 A/B -- 
普通話 min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字例: 1/1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其他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鄉也。从人,面聲。《少儀》曰:尊壺者偭其鼻。〔彌箭切〕 (165 / 163)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293 彌兖
409 彌箭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次濁 /
次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金文、小篆從「」,「」聲,「」亦會意,本意為面向,又引申為背向。
35 字

 詳解: 金文、小篆從「」,「」聲,「」亦會意。「」即人面,人對着「」站立,像兩人相對。本意為面向。《說文》:「偭,鄉也。」段玉裁注:「鄉,今人所用之向字也。」晉摯虞〈思游賦〉:「偭燭龍而游衍兮,窮大明於北陸。」「燭龍」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隻人面蛇身的怪物,這隻怪物開眼為白日,閉眼為黑夜,吹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大明」即太陽;「北陸」為北方的陸地;這兩句詩指面向燭龍而恣意游逛,在北方的陸地上極目遠望太陽。

  「」又反面引申為背,違背之意。段玉裁注:「偭訓鄉,亦訓背。」《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王逸注:「偭,背也。」這句指當世之士巧言佞色,違背規矩,改變正常法則。成語「偭規錯矩」出於此。

  「」為「」之分化字,專指面向之義,文獻多以「」為「」。段玉裁注:「(偭)古通作『面』。」《史記.項羽本紀》:「馬童面之,指王翦曰:『此項王也。』」全句指呂馬童面向項羽,指着項羽對王翦說:「這個人就是項王。」

  金文用義不明,疑為人名,嫪鐮:「嫪偭。」
442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27 p7
p235 p19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向;違背

p196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偭」的異讀字
成語彙輯
規越矩, 規錯矩, 伉之戚, 規裂矩 (4/4) 詳細資料
瀏覽次數: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