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8
(10)
異讀字
繁簡對應
   
UTF-8 E5 80 8D
大五碼 ADBF 
倉頡碼 人卜廿口 
Matthews 5000 
漢語大字典 (一版)0183;(二版)220  
康熙字典 35 
Unicode U+500D
GB2312 1722 
四角號碼 2026.1 
頻序 A/B 889  1009 
頻次 A/B 2240  755 
普通話 bi    
小篆
字例: 1/1
金文
(部件樹)
甲骨
(部件樹)
簡帛文字
字例: 16/24
其他
字例: 11/11
《說文》 解釋 部居 相關異體
反也。从人,咅聲。〔薄亥切〕 (166 / 163)
《廣韻》 頁碼 反切 註解
275 薄亥


聲母 清濁 部位 聲調 韻攝 韻目 開合 等第
全濁 /
形義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違反、違背。
19 字

 詳解: 從「」,「」聲。本義是違反、違背。《說文》:「倍,反也。从人,咅聲。」如《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倍奸齊盟」,孔穎達疏:「倍,即背也。違背奸犯齊同之盟也。」《墨子.耕柱》:「夫倍義而鄉祿者,我常聞之矣,倍祿而鄉義者,於高石子焉見之也。」

  「」也表示背向。如《管子.中匡》:「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與言。」《史記.淮陰侯列傳》:「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

  「」表示增益、加添。如《左傳.僖公三十年》:「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倍鄰。」杜預注:「倍,益也。」《墨子.節用上》:「聖人為政一國,一國可倍也。」

  「」引申表示加倍,即在原數之上增加相同的數量。如《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可作副詞,表示更加、越發。如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北宋周邦彥〈丁香結〉:「淡暮色,倍覺園林清潤。」
491 字


相關漢字: ,
粵語音節 & 根據 同音字 詞例(解釋) / 備註

p7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倍」的異讀字

p46 p7
倍數,倍蓰
p170 p335
HKLS 人文 同聲同韻 同韻同調 同聲同調
其他方言讀音
本字庫於「」字下錄有19個方言點的讀音 詳細資料
成語彙輯
功半, 事半功, 力功半, 聲價十, 道兼行… (5/47) 詳細資料
配搭點:
, ,
詞類 英文意義
adj. double
n. time; fold
v. act contrary; rebel
瀏覽次數: 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