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 |
|
UTF-8 | E5 85 B7 |
---|---|
大五碼 | A8E3 |
倉頡碼 | 月一一金 |
Matthews | 1556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246;(二版)124 |
康熙字典 | 56 |
Unicode | U+5177 | |
---|---|---|
GB2312 | 3063 | |
四角號碼 | 6080.1 | |
頻序 A/B | 323 | 441 |
頻次 A/B | 8563 | 2612 |
普通話 | j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具 | 共置也。从廾从貝省。古以貝爲貨。〔其遇切〕 (59 / 54) | 廾 | 𥃲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骨文從「鼎」從「廾」(同「𠬞」,象一雙手),象兩手舉起鼎。鼎是盛食物的器皿,會準備食物,以供給賓客(季旭昇),或進行祭祀。本義是準備。 68 字 詳解: 甲骨文從「鼎」從「廾」(同「𠬞」,象一雙手),象兩手舉起鼎(陳偉湛、白川靜、劉興隆、沈培)。鼎是盛食物的器皿,會準備食物,以供給賓客(季旭昇),或進行祭祀。本義是準備,《廣雅.釋詁》:「具,備也。」 甲骨文所從的「鼎」至金文訛變為「貝」,金文所從的「貝」至小篆又訛變為「目」。楷書「具」下部的「𠆣」是從甲金篆文的「廾」形訛變而來。 古時移動大鼎,要用木棒穿過鼎的雙耳,合力搬運。鼎為祭祀或饗宴時,恭敬地捧持供獻的祭具。用鼎裝盛食物,做好祭祀的準備,稱為「具」。做好各種準備的狀態稱「備具」。因此,「具」有皆具、具體之義。後來,「具」用來指代各種器具(戴侗、白川靜)。或用作器物的計數詞、單位詞,稱若干具。 甲骨文辭殘,用義不詳。金文用作單位詞,「一具」即一套。函皇父盤:「鼎𣪕(簋)一具:自豕鼎降十又一,𣪕(簋)八、兩罍、兩壺。」表示有完整的一套食器,包括十一個鼎(自大而小的)、八個簋(大小相等的)、兩個罍、兩個壺。《後漢書.禮儀志》下記大喪明器有「盤匜一具」,可證「一具」為一套(陳夢家)。 又表示皆、都,典籍作「俱」,㝬鐘:「南尸(夷)東尸(夷)具(俱)視〈見〉,廿又六邦。」表示南夷東夷等外族皆來朝見周王,共有二十六個國家來覲見。又表示器具,孫叔師父壺:「孫弔(叔)師父乍(作)行具。」表示叔師父鑄作隨行的器具。又用作人名。 漢帛書用作本義,「備具」表示做好準備,《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22行:「能收天下豪桀(傑)票(驃)雄,則守御(禦)之備具矣。」 《說文》:「具,共置也。从𠬞、貝省。古以貝爲貨。」段玉裁注:「共、供古今字,當從〈人部〉作供。」 689 字 相關漢字: 鼎,廾,𠬞,貝,目,𠆣,俱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40 | 周p10 | |||||
李p191 | 何p295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具」字下錄有20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具體而微, 別具一格, 別具匠心, 別具隻眼, 獨具隻眼… | (5/68)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餐, 礤, 寢, 炊, 道, 碡, 戙, 防, 傢, 假, 戒, 筊, 工, 夯, 魌, 器, 匜, 陽, 用, 漁, 肵, 櫑, 量, 文, 面, 耨, 眼, 柸, 槥, 蓀, 徒, 拶, 笊, 鎡, 桁, 夏, 鎬, 俬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tool, implement, utensil |
v. | draw up, write; prepare; possess, have; provide, furnish |
瀏覽次數: 6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