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米 (主部件) 共 13 字 |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
漢字 | 部件 | 金文 | 形義通解 | |||||||
---|---|---|---|---|---|---|---|---|---|---|
米 | 古時「米粟」既指米和粟,又泛指糧食。古人把穀物舂去或剝去皮殼,裏面的果實叫做「米」,未剝皮的叫「粟」。《說文》:「米,粟實也。象禾實之形。凡米之屬皆从米。」現在人們還稱「花生仁」為「花生米」,即花生的果實去掉外殼。許傑《女孩子的教訓》:「打了之後,我是要用花生米去哄她的。」 甲金文上下各從三小點(◎),中間從一畫,小點象米粒,中間一畫李孝定認為象籭(篩子)形,白玉崢認為象禾穀的稉,可備一說。 甲骨文除用作本義,表示米之外,還讀作「敉」,表示安撫,又用作祭名。金文多用作族氏名。 | |||||||||
匊 | 「掬」可以捧土,如《抱樸子.良規》「龍門沸騰,非掬壤所遏。」意謂黃河龍門波濤翻騰,不是一把土所能阻遏的(龐月光);也可以捧水,于良史〈春山月夜〉:「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還可以捧菜,《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綠,不盈一匊。」意謂採了一大早晨的綠菜,沒有採滿一捧(馬持盈)。現代漢語「掬」已很少用,因為「捧」已兼併了「掬」,「掬」只見於「笑容可掬」之類的成語中(王鳳陽)。 金文用作人名,番匊生壺:「番匊生鑄媵壺。」意謂番匊生鑄造了陪嫁用的壺。郭沫若指出「匊」應讀為「鞠」,表示生養、撫育;「匊(鞠)」與「生」一個是字,一個是名,古人的字與名意義多相關,「番生」名「生」,字「匊(鞠)」,名字皆有生養、撫育之意。 | |||||||||
屎 | 卜辭常見「屎有田」,即施糞於田之意,徐中舒從之。裘錫圭讀作「徙」、「選」;姚孝遂隸定此字作「尸少」(另參沈建華),認為與農作有關。現暫從前說。 金文方面,陳侯因[次月]敦有一字形,從尸從米,「尸」、「人」形近,皆象側面之人形。高鴻縉認為與甲骨文「屎」同字,象人遺屎形,金文始訛為從「米」。李家浩指出,金文「屎」字通假為「纂」,表示繼承,陳侯因[次月]敦:「屎(纂)嗣𧻚(桓)文」,意謂繼承齊桓公的文德。 《說文》:「𦳊,糞也。从艸,胃省。」段玉裁注:「《左氏傳》、《史記》假借矢字為之。官溥說:『糞』字之上似米而非米者,矢字。是漢人多用矢也。」參見「敉」、「𦳊」、「糞」、「胃」。 此外,屎又通作「㕧」,表示呻吟。《玉篇.尸部》:「屎,呻也。」《詩.大雅.板》:「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毛傳:「殿屎,呻吟也。」參見「㕧」、「唸」。 此字雖極俚俗,但《莊子.知北遊》篇中,亦有「道在屎溺」一語;又《漢書.天文志》有「天屎星」。漢代「屎」多通假作「矢」,如《史記‧廉頗傳》便曾記載有人因受賄而造謠指廉頗一飯「三遺矢」云云。參見「矢」。 | |||||||||
敉 | 「侎」或隸作從「尸」從「少」,甲骨文從「人」從「少」,胡厚宣認為象人大便形,卜辭「屎田」解作於農田施糞肥。裘錫圭則認為與「沙」古音近,讀為「選」,卜辭表示選擇耕種的田地。 西周金文從人從少從廾,或省廾,或從小,「小」、「少」同源分化,作為部件通用,構形本義未明。文例所見有繼承紹續之意,禹鼎:「命禹仯(侎)賸且考」。 戰國金文從人從米,或從尸從米,「尸」、「人」古文字皆象側視之人形。郭沫若、容庚等隸作「侎」。陳侯因[次月]敦:「高且黃啻(帝),侎嗣[走亘]文。」若據《說文》解作安撫,則無法通讀文例,容庚以古籍「敉」皆表示繼承,故訓「侎」為繼,表示繼承[走亘]文之意,可作參考。此外,有學者認為此字是「屎」字,參見「屎」、「𦳊」、「糞」、「胃」。 | |||||||||
料 | 金文用作職官名。𤔲料盆:「𤔲料𣐺所寺(持)。」 戰國竹簡「料」通作「勞」,指勞役,《清華簡一.尹至》簡5:「夏料(勞)民內(入)于水曰嘼(戰)」,指夏桀勞動民力到水地,準備背水一戰(蘇建洲)。 秦簡「料」指物資,《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93-194:「內史雜有實官縣料者,各有衡石羸(纍)、斗甬(桶)」,指內府擁有貯藏縣府物資的官府,都應備有衡石的量、斗桶。另《睡虎地秦簡.效律》簡12:「縣料而不備者,欽書其縣料也之數。」全句指縣府物資而有不足數的,都要記明縣府物資的數量。 | |||||||||
涕 | 小篆從「水」,「弟」聲。本義是眼淚。《說文》:「泣也。从水,弟聲。」段玉裁注:「按『泣也』二字,當作『目液也』三字,轉寫之誤也。」又《玉篇.水部》:「涕,目汁出曰涕。」古書中的例子如《詩.衛風.氓》:「不見復關,泣涕漣漣。」《韓非子.五蠹》:「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樂;聞死刑之報,君為流涕。」又如「痛哭流涕」、「破涕為笑」。 「涕」可表示哭泣。如《戰國策.燕策三》:「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文選.劉越石〈重贈盧諶〉》:「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涕」後多表示鼻涕。《說文》:「洟,鼻液也。」段玉裁注:「古書『弟』『夷』兩字多相亂,於是謂自鼻出者曰『涕』,而自目出者別製『淚』字。」例如漢王褒〈僮約〉:「兩手自摶,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唐代韓愈〈寄皇甫湜〉:「書放床頭,涕與淚垂四。」 | |||||||||
粯 | 甲金文從「米」從「見」,甲骨文所從疑為「見」的異體。「米」是聲符。甲骨文用作貞人名,金文讀作「迷」,表示迷惑,中山王鼎:「猶粯(迷)惑於子之而𨑑其邦。」 「粯」後世表示米屑,《集韻》:「粯,米屑。」 | |||||||||
粱 | 金文表示稻粱,史免簠:「用盛稻粱」。《說文通訓定聲》:「粱,按即粟也。」《篇海類編》:「粱,似粟而大,有黃、青、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詩.小雅.甫田》:「黍稷稻粱,農夫之慶。」 《說文》:「粱,米名也。从米,梁省聲。」 | |||||||||
審 | 《說文》:「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 | |||||||||
稻 | 《說文》:「稻,稌也。从禾舀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