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邑 |
|
UTF-8 | E9 82 91 |
---|---|
大五碼 | A8B6 |
倉頡碼 | 口日山 |
Matthews | 3037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3753;(二版)4000 |
康熙字典 | 1195 |
Unicode | U+9091 | |
---|---|---|
GB2312 | 5056 | |
四角號碼 | 6071.7 | |
頻序 A/B | 3014 | 3897 |
頻次 A/B | 107 | 12 |
普通話 | y |
小篆 | ||
---|---|---|
|
金文 | ||||||||||||||||||||
---|---|---|---|---|---|---|---|---|---|---|---|---|---|---|---|---|---|---|---|---|
|
(部件樹) |
---|
甲骨 | ||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邑 | 國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卩。凡邑之屬皆从邑。〔於汲切〕 (131 / 127) | 邑 |
形義通解 |
---|
略說: 甲金文「邑」字從「囗」(夏商城牆多呈方形)從「卩」(跪坐之人),本義指人聚居的地方。 42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囗從卩,「卩」象一跪坐之人,「囗」代表疆界,考古發掘夏商城郭多呈方形,可證(參徐中舒),故「邑」本義指人聚居的地方。《釋名.釋州國》:「邑,人聚會之稱也」。此外,古人重視國都,以「都」為「國」的代表。國名、都名往往相通。如商代盤庚遷都於殷後,商朝又名為「殷」。故「邑」通稱為「國」,即暗指都邑。甲骨、金文屢稱大邑商、天邑商,意指商國。卜辭如「才(在)大邑商」(《合集》36530);金文如𣄰尊:「隹珷王既克大邑商。」《尚書.周書》:「惟臣附于大邑周。」甲骨文又用作人名。 金文用作氏族名、人名外,亦表示都邑,洹子孟姜壺:「其人民都邑」;又用作區域單位,齊鎛:「侯氏易(賜)之邑二百又九十又九邑」。 戰國文字多用為地名。 《說文》:「邑,國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屬皆从邑。」 351 字 相關漢字: 囗,卩,都,國,殷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17 | 周p178 | |||||
李p151 | 何p122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邑」字下錄有12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讀史方輿紀要》地名 | ||
---|---|---|
武邑縣, 高邑縣, 臨邑縣, 堂邑縣, 昌邑縣… | (5/16)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通都大邑, 通邑大都, 邑犬群吠,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塗歌邑誦… | (5/21)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雒, 食, 鄹, 悁, 搟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n. | area, district, city, state; fief town; feudal benefice |
瀏覽次數: 14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