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 從「
巾」,「
父」聲。本義是麻織品。
17 字
詳解: 金文的字形從「
巾」,「
父」聲,「
巾」是形符。銘文中表示布匹,乍冊睘卣:「夷白(伯)賓(儐)睘貝、布。」戰國竹簡的字形下不從「
巾」而從「
巿」,「
巿」亦表示「
巾」的意思。後來「
布」所從的「
父」訛變為「
𠂇」,成為了楷書的「
布」。
「
布」的本義是麻織品。《說文》:「布,枲織也。」如《禮記.禮運》:「治其麻絲,以為布帛。」引申為棉、麻、葛等紡織品的通稱。《小爾雅.廣服》:「麻、苧、葛,曰布。布,通名也。」如《周禮.地官.閭師》:「任嬪以女事,貢布帛。」《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
古代平民穿麻布所製的衣服,古書中常以「布衣」表示身分地位低下。如《韓非子.難一》:「吾聞布衣之士,不輕爵祿,無以易萬乘之主。」《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布衣」也成為了平民的代稱,如《戰國策.燕策二》:「人主之愛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呂氏春秋.行論》「人主之行與布衣異」,高誘注:「布衣,匹夫。」《文選.諸葛孔明〈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
布」引申為散布、分布。《說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散之曰布,取義於可卷舒也。」《集韻.暮韻》:「布,散也。」如《左傳.定公四年》:「句卑布裳,剄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史記.匈奴列傳》:「單于既入漢塞,未至馬邑百餘里,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後來又寫作「
佈」,參「
佈」。
「
布」表示鋪設、布置。《玉篇.巾部》:「布,陳列也。」如《尚書.顧命》:「畢公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乘黃朱。」《左傳.昭公元年》:「圍布几筵,告於莊、共之廟而來。」《儀禮.士冠禮》:「布席于門中,闑西閾外,西面。」
「
布」是先秦時期一種形似古代起土、鏟土工具「
錢」的金屬鑄幣。(參裘錫圭、黃錫全)如《詩.國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毛傳》:「布,幣也。」《孟子.公孫丑上》:「廛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趙岐注:「布,錢也。」《墨子.貴義》:「今事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史記.平準書》:「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
「
布」還表示宣告、宣布。如《周禮.夏官.訓方氏》:「正歲則布而訓四方,而觀新物。」 鄭玄注:「布告以教天下,使知世所善惡。」《荀子.彊國》:「誡布令而敵退,是主威也。」
「
布」亦表示陳述,如《左傳.成公十三年》:「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國語.晉語四》:「敢私布於吏,唯君圖之!」韋昭注:「布,陳也。」
「
布」表示布施、施予。《廣雅.釋詁三》:「布,施也。」《莊子.列禦寇》:「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王先謙集解:「施於人則欲勿忘,有心見德,非上天布施之大道。」《荀子.哀公》:「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馬王堆帛書《十六經.五正》第13行:「吾欲布施五正,焉止焉始?」
1187 字
相關漢字: 巾,
父,
巿,
𠂇,
佈,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