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咳 |
|
UTF-8 | E5 92 B3 |
---|---|
大五碼 | AB79 |
倉頡碼 | 口卜女人 |
Matthews | 3323 |
漢語大字典 | (一版)0622;(二版)671 |
康熙字典 | 115 |
Unicode | U+54B3 | |
---|---|---|
GB2312 | 3140 | |
四角號碼 | 6008.2 | |
頻序 A/B | 2704 | 2272 |
頻次 A/B | 160 | 118 |
普通話 | hi hi ki k |
小篆 | ||
---|---|---|
|
金文 |
---|
(部件樹) |
---|
甲骨 |
---|
(部件樹) |
---|
簡帛文字 | ||
---|---|---|
|
其他 | |||
---|---|---|---|
|
《說文》 | 解釋 | 部居 | 相關異體 |
---|---|---|---|
咳 | 小兒笑也。从口,亥聲。〔戶來切〕孩,古文咳从子。 (31 / 25) | 口 | 孩 |
形義通解 |
---|
略說: 從「口」,「亥」聲,本義為嬰孩之笑。 18 字 詳解: 從「口」,「亥」聲,本義為嬰孩之笑。《說文》:「小兒笑也。从口,亥聲。孩,古文咳从子。」先秦典籍用其本義,如《禮記·內則》:「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簡帛文字亦用其本義,如《馬王堆.老子乙本》235:「若嬰兒未咳」。 由《說文》的說法可知,「咳」古文從「子」,同「孩」,語義為孩子。《字彙補·口部》:「咳,與孩同,小兒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見此用法:「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碑刻文字亦有此用法,如《北海淳于長夏君碑》:「咳孤憤泣,忉怛傷催」。 「咳」在先秦典籍中可通「閡」,如《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頸尾咳于天地」,孫星衍音義:「『咳』與『閡』通。」 「咳」在後世還可用作語氣詞,表示感嘆、催促、傷悔、嘆息等語氣。 「咳」另有用作「咳嗽」的用法,《正字通·口部》:「咳,與欬通,嗽也。」唐代文賦用此義,如柳宗元〈宥蝮蛇文〉:「聞人咳喘步驟」。此義的「咳」與上文嬰孩之笑義之「咳」,屬同形字,語義上無關聯。 417 字 相關漢字: 口,亥,子,孩,閡 |
粵語音節 | & 根據 | 同音字 | 詞例(解釋) / 備註 | |||
---|---|---|---|---|---|---|
黃p2 | 周 | |||||
李p107 | 何p14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嘆詞 | |
黃 | 周p22 | |||||
李 | 何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咳」的異讀字 | |
黃p36 | 周 | |||||
李p107 | 何p262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嬰兒笑;同「孩」字 | |
黃p18 | 周p22 | |||||
李p107 | 何p128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
黃p36 | 周p22 | |||||
李 | 何p263 | |||||
HKLS | 人文 | 同聲同韻 | 同韻同調 | 同聲同調 | 「咳」的異讀字 |
其他方言讀音 | |
---|---|
本字庫於「咳」字下錄有15個方言點的讀音 | 詳細資料 |
成語彙輯 | ||
---|---|---|
咳唾成珠, 咳唾珠璣, 咳珠唾玉, 咳聲嘆氣, 咳唾珠玉… | (5/15) | 詳細資料 |
配搭點: |
---|
嗆, 謦, 噫, 嗽, 止 |
詞類 | 英文意義 |
---|---|
int. | hi; damn it; alas |
v. | sign; child laugh; cough |
瀏覽次數: 3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