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𠦒 (主部件) 共 1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1
漢字部件金文形義通解
甲骨文從「」從◎,金文從「」從「𠦒」,◎、「𠦒」象用來捕獵鳥獸的有柄的網。「𠦒」是「」的象形初文。(參季旭昇)「」的本義是捕獵用的網。
甲骨文從「」從◎,金文從「」從「𠦒」,◎、「𠦒」象用來捕獵鳥獸的有柄的網。「𠦒」是「」的象形初文。(參季旭昇)「」的本義是捕獵用的網。鄭玄認為「」的形制特點是網小而柄長。《禮記.月令》鄭玄注曰:「罔小而柄長謂之畢。」「」是意符,表示與田獵有關。包山楚簡「」字又疊加「」為意符。
《說文》:「畢,田罔也。从𠦒,象畢形微也。或曰:甶聲。」段玉裁改為「田网也。从田、从𠦒象形。或曰:田聲。」注:「謂田獵之网也。」「《小雅》毛傳曰:『畢,所以掩兔也。』《月令》注曰:『罔小而柄長謂之畢。』按《鴛鴦》傳云:『畢掩而羅之。』然則不獨掩兔,亦可掩鳥。皆以上覆下也。」
甲金文用作人名,「畢公」是周文王的兒子姬高,因為封於畢地稱為畢公,與周公、召公同為周初重臣。金文又用作地名。召卣:「賞畢土,方五十里。」表示賞賜畢地,唐蘭認為「方五十里」等於二千五百個方里(〈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銘刻〉,《古文字研究》第2輯)。又通假作「」,表示謹慎,邾公華鐘:「余畢(毖)恭威(畏)忌」,意思是說我謹慎敬畏。《說文》:「毖,慎也。」(孫詒讓《古籀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