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吕 (主部件) 共 3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3
漢字部件金文形義通解
甲、金文由兩個圓圈組成,象金屬塊之形,是某種金屬之名。
甲、金文由兩個圓圈組成,象金屬塊之形,是某種金屬之名。由於甲骨文是以刀在骨頭上刻上文字,受到書寫工具的影響,字形更像方形。金文「」的圈形中間有填實的,也有留空的。後增「」旁,寫作「」。「」本作「」,篆文在兩個圓形中間加了一個短豎,隸書又演變為一短撇,成為後來的字形「」。
甲金文「」用為本義的例子。如《合集》29687:「其鑄黃呂□。」《英藏》2567:「王其鑄黃呂奠𧖸。」效父簋:「休王易(賜)效父呂三。」
」又用為人名、地名或方國名。如《合集》2002反:「隹(唯)呂又(祐)。」《合集》6778正:「……方圍于呂。」呂王鬲:「呂王乍(作)[阝尊](尊)鬲,子子孫孫永寶用亯(享)。」
《說文》:「呂,脊骨也。象形。昔太嶽爲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凡呂之屬皆从呂。膂,篆文呂从肉从旅。」脊骨之義原無本字,假借「」表示,後來又另造「」字表示。(參《字源》)「」表示脊骨的例如《急就篇》「尻髖脊膂腰背呂」,顏師古注:「呂,脊骨也。」
」也是中國古代樂律之名,又是陰律的總稱。《漢書.律曆志》:「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鐘,二曰南呂,三曰應鐘,四曰大呂,五曰夾鐘,六曰中呂。」
」還是古國名,後為楚國所滅。《國語.鄭語》:「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又可作姓氏,如戰國時期秦相呂不韋、三國時期將領呂布。
金文從「」從「」,「」是「」的後起字,本作「」,後加「」旁專表國名。
金文從「」從「」,「」是「」的後起字,本作「」,後加「」旁專表國名。
金文「」是國名,典籍作「」,姜姓,傳為四嶽之後,故地在今山西省霍縣西。郘鐘:「余畢公之孫,郘白(伯)之子。」
戰國簡帛「」通作「」,姓氏,如《郭店簡.窮達以時》簡4「郘𡔞」即「呂望」,指姜太公呂望。參見「」。
金文從「」從「」。「」是「」的後起字,「」本作「」,象金鉼之形,後加「」旁為義符。金文裡用同「」,表示一種金屬,用來鑄造銅器。金文「」和西漢《方言》裡的「」、現代化學元素「」只是同形字。
金文從「」從「」。「」是「」的後起字,「」本作「」,象金鉼之形,後加「」旁為義符。字形可作左右結構,亦可寫為上下結構,上「」下「」。金文裡用同「」,表示一種金屬,用來鑄造銅器。如玄鏐夫鋁戈:「玄翏(鏐)夫(鈇)鋁之用。」「」、「」和「」皆為金屬。
西漢揚雄《方言》:「希、鑠,摩也。燕齊摩鋁謂之希。」這裡的「」表示摩錯,是「」的異體字。《說文》:「鑢,錯銅鐵也。」《玉篇》:「鑢,或作鋁。」《廣雅.釋詁三》「鑢,磨也」,王念孫疏證:「鑢、鐧、鋁並同。」
現代化學元素aluminium也稱為「」,但和前面金文「」、摩錯義的「」只屬同形字,是不同時期的人分別造的從「」從「」的形聲字,用法也不同。(參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