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金文部件分析

部件: 丩 (主部件) 共 2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2
漢字部件金文形義通解
甲金文「」所從的「」、「」皆聲,「」象兩條曲線相勾連,本義是勾連。
甲金文從「」從「」,「」、「」都是聲符,故「」是雙聲字。「」象兩條曲線相勾連,表示互相糾纏,「」從「」分化而來,「」是分化符號,故「」承襲了「」的糾纏義。「」後除可解作「」外,也衍生為「句子」的「」,究其原因,亦因為句子的形成,涉及的正是言辭的前後相隨與鉤連也。
」字甲骨文辭殘,用義不明。金文用作器名,指形狀彎曲,用於懸挂器物的「」狀的用具,後作「」;內公鐘鉤:「內公乍(作)鑄從鐘之句(鉤)。」「」讀作「」,姓氏,表示芮公鑄造隨行所用的鐘的鉤。參見「」。「」又通作「」,表示年老而至身體彎曲佝僂。師器父鼎:「用祈釁(沬)壽黃句(耇)吉康。」表示祈求終壽、年長髮黃、吉祥、康寧。
《說文》:「句,曲也。从口,丩聲。凡句之屬皆从句。」這意義的「」段玉裁即注為「凡曲折之物」。循著「」、「曲折」、「糾纏」等基本義項,「」後來更引申出「句子」的「」這極重要的義項。究其因由,大抵亦與句子的形成必涉及言辭的前後相隨與鉤連有關,以西方語言學的概念譬況之,「句子」的「」,是 articulation 或節節相鉤連的意思〔按:拉丁文 articulus 解「肢節」,又引申為「部分」]。「」字這個與語言運用有關的意義,從古代禮制中由下傳話以告上的行為可以側見。《漢書.卷四十三.叔孫通傳》:「大行設九賓,臚、句傳。」顏師古注引蘇林曰:「上傳語告下為臚,下告上為句也。」
」字「句子」或「章句」的意義通行後,原義為「鉤曲」的「」又漸被改寫作「」。段玉裁注「」字時即又說:「古音總如鉤。後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屨。又改句曲字為勾。」

此外,「」字於上古又有多種通假用途,如通假作「」,鑄客簠:「鑄客為王句(后)六室為之。」表示這件青銅器是鑄匠為王后所造。「王句」即「王后」。又用作地名,三年𤼈壺:「王才(在)句陵。」
戰國竹簡通假作「」,表示苟且、隨便,《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50-51:「臨材(財)見利,不取句(苟)富;臨難見死,不取句(苟)免。」又通假作「」,《清華簡一.尹至》簡1:「湯曰:『各(格)﹗女(汝)丌(其)又(有)吉志。』尹曰:「句(后)﹗我逨(越)今昀=(旬日)。」以上引文伊尹稱呼湯為「」,表示君主。
金文右邊的部件字形難辨,篆文從「」,從「」,「」亦聲,表示樂器名,也表示鉤子。
金文右邊的部件字形難辨,學者多認為此字左從「」,右從「」,「」是聲符(參張世超)。篆文從「」,從「」,「」亦聲,表示樂器名,也表示鉤子。金文用作樂器名,是祭祀宴饗時所用的樂器,形狀似倒放的鐘,甬處為長手柄,握持以槌擊之。配兒鉤鑃:「自乍(作)鉤鑃,以宴賓客。」《說文》:「曲也。从金从句,句亦聲。」 《莊子‧外物》:「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
」可表示彎曲。《戰國策‧西周策》:「夫射柳葉者,百發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氣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前功盡矣。」鮑彪注:「鉤矢,鋒屈也。」一本作「」。
」還表示金飾的馬頷鉤絡帶。《周禮‧春官‧巾車》:「金路,鉤,樊纓九就,建大旂。」孫詒讓正義:「凡馬頷間亦皆有革絡,更以金飾之,則謂之鉤也。」一說,金飾的馬胸帶。
」也表示圓規。《禮記‧樂記》:「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貫珠。」
」亦表示鉤住。《荀子‧強國》:「大燕鰍吾後,勁魏鉤吾右。」楊倞注:「鉤,謂如鉤取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