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甲骨部件分析

部件: 𠬜 (主部件) 共 2 字

主部件 | 包括子部件
上一頁 | 下一頁1 - 2
漢字部件甲骨形義通解
甲骨文從◎從「𠬜」,◎象產婦的下肢,「𠬜」象助產保姆接生的雙手,中間的圓形或方形象順產嬰兒的頭(夏淥),畫出誕下嬰兒的情形,本義是生育。
戰國竹簡上部訛作「」或「」,下部省去一只手,剩下的手和嬰兒的頭連在一起成為「」字(趙平安)。從「」的「」字見郭店竹簡〈六德〉簡28,與「」同形,古書注釋「」有生育之義,疑是因為與「」字相混,把「」誤讀為「」,故「」才有生、乳、育等義。
分娩的「」《說文》作「」,從「」,「」聲,仍然保留意符「」。《說文》:「㝃,生子免身也。从子,从免。」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分娩,《合集》6948:「婦好娩嘉。」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娩嘉」指分娩順利。戰國竹簡通假作「」,《郭店楚簡.六德》簡28:「袒娩(免)為宗族也」,此句敍述古代喪禮中無喪服之制,「袒娩」讀作「袒免」,表示脫去上衣,除去帽子。
甲骨文從「」從「𠬜」,象雙手脫離手梏,表示釋放,是「」的初文。(裘錫圭)
甲骨文從「」從「𠬜」,象雙手脫離手梏,表示釋放,是「」的初文。(裘錫圭)另有從「」從「𠬞」的字形,因「𠬞」「𠬜」作偏旁可通用,疑亦是「」。或說從「」從「𠬞」的字形是「」或「」,待考。小篆從「」,「」聲。《說文》:「釋,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別物也;从睪聲。」
甲骨文辭例殘缺不完整。古書中「」表示釋放、放開的例子如《逸周書.克殷》:「立王子武庚,命管叔相,乃命召公釋箕子之囚。」《春秋公羊傳.僖公二十一年》:「楚人知雖殺宋公,猶不得宋國,於是釋宋公。」又表示赦免。如《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於是上迺釋布罪,拜為都尉。」
」表示放下。如《莊子.養生主》:「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表示放棄、捨棄。如《商君書.修權》:「世之為治者,多釋法而任私議,此國之所以亂也。」《淮南子.詮言》:「釋道而任智者必危,棄數而用才者必困。」
」表示消除、解除。如《國語.晉語》:「(文公)遂伐曹、衛,出穀戍,釋宋圍,敗楚師于城濮,於是乎遂伯。」《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亂而無取也。」
」表示消溶、溶解。如《老子.第十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淮南子.墜形》:「故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釋之冰,東方有君子之國,西方有刑殘之尸。」
」亦指解說、解釋。如《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杜預注:「釋,解也,告廟在楚,解公所以不朝正。」又如《呂氏春秋.上德》:「太子不肯自釋,[……]遂以劍死。」「自釋」即自辯,指為自己辯解。
佛教傳入中國後,因其創始人名為釋迦牟尼,又以「」指稱佛教或與佛教相關事物。如《顏氏家訓.歸心》:「歸周、孔而背釋宗,何其迷也!」「釋宗」即佛教。又如宋梅堯臣〈答鵝湖長老紹元示太玄圖〉:「道士須換黃庭經,釋子自明太玄辭。」「釋子」指佛教的僧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