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大共獲頒六個獎項,包括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三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以及首次獲得的創新團隊獎。
由中大校長兼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于君教授、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和消化疾病研究所胡嘉麒博士,以及外科學系吳兆文教授組成的研究團隊,憑「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同時,沈祖堯教授、于君教授和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梁巧儀博士,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組成的消化系腫瘤研究創新團隊,亦在是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腎臟科司徒卓俊教授參與的「IgA腎病中西醫結合證治規律與診療關鍵技術的創研及應用」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是世界上最常見的原發性腎小球腎炎,亦是導致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司徒教授在該項目中的主要貢獻在於IgA腎病病情評估與臨床治療。
三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項目包括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王毅翔教授參與的「基於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態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的研究與應用」,醫學院助理院長(研究)、卓敏生物醫學講座教授藍輝耀教授參與的「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機制和臨床防治」,以及中大何善衡視覺科學講座教授、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彭智培教授參與的「視網膜疾病基因致病機制研究及防治應用推廣」。
|
|
|
|
今年2月12日,中大馬拉松隊將以超過3,100名跑手的強大陣容,出戰渣打香港馬拉松,人數創下中大自參賽以來的新高。爲了幫助中大健兒從容應對這項挑戰自我的賽事,大學特別安排體育運動科學系、體育部以及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的導師,舉辦多場訓練、講座以及身體測試,讓跑手做足準備。
來自中大體育部的助理講師周子雁還透過錄像與大家分享錦囊妙計。作爲本港馬拉松精英運動員的她認爲配速管理對馬拉松跑手來説至關重要。所謂「配速」(Pace)就是每公里的跑步速度,「配速管理」便是比賽各階段的速度計劃。對於眾多業餘跑手,周子雁建議大家採用「留前鬥後」的配速管理方案。簡單來説,就是前半程稍慢,後半程速度加快。那麼,漫長賽道上的步速具體應該如何控制?在練習的時候如何培養自己配速感?立即去片!
當然,除了配速管理,兩位資深導師李致和、陳志明稍後還會為大家準備另外一段短片,分享更多實用貼士,例如跑步時如何迴避強風阻力、彎道切線、追逐跑手、自我鼓勵等技巧。敬請留意!
|
|
|
|
1月7日,近500位校友返回母校,參加中大校友傳承基金舉辦的首屆「中大校友職業博覽」。大學過往也經常為在校同學舉辦職業博覽,但本次活動的對象則是有數年職場經驗但仍在摸索發展方向的年輕校友。活動特別邀請到縱橫職場多年的資深校友來參與,目的就是透過校友前輩的分享,讓年輕校友了解不同行業前景與機遇,更有把握地規劃發展路向。
職業博覽由29位來自各行業的精英校友坐鎮,包括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蕭世和、蘋果動新聞總採訪主任李家聰等資深傳媒人,數碼通執行董事兼總裁葉安娜、亞洲保險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黃子遜等企業管理層, 以及多位教育界領袖及政界人物,透過三場專題講座及十場行業講座,與年輕校友分享對於職涯規劃、轉工求職及職場新機遇的心得。行業講座涵蓋的範疇既有政府、社福、教育、金融等傳統行業,也有數碼娛樂、資訊科技、媒體等新興行業。活動還設單對單就業諮詢以及15個招聘攤位,幫助參加者根據個人情況釐清職場路線圖。
中大校友傳承基金是香港首個由校友創立及籌募的長期基金。基金秉持「取諸校友、用諸校友」的理念,透過校友的力量將感恩、傳承、開創及回饋的精神延續下去。基金已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大創業日」,為中大校友師生提供一個創業交流的平台,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夢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