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議題

  • 何謂美好人生?愛情、友誼、宗教以及對理性和卓越的追求,在尋找身份認同、人生意義的過程中,佔甚麼位置?我們又有甚麼局限?
  • 個人利益與公衆利益如何平衡?兩者能否調和?我們應該如何參與社會,與他人互動?
  • 何謂理想社會?理想社會應該依照什麽原則運作?人民應該怎樣管治及被管治?

(節錄自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副主任趙茱莉博士在《與人文對話: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讀本》的「簡介」)

識教育基礎課程配合大學四年新學制,專為低年級學生而設。課程由兩個科目構成,「與人文對話」(In Dialogue with Humanity) 是其中之一。構成科目名稱的兩個詞,正如實地反映了本科的教學方法和學習目標。「對話」(Dialogue )表示學習須「 透過 」(dia) 「 話語、理性」(logos),也就是要直接從作家、思想家的文字擷取意義,通過課堂討論、課外寫作以評價分析。「人文」(Humanity ) 指向人之所以爲人的真義,即是要審視自身既有的價值觀,發展自我作爲個人和社會一分子的抱負。

無論你在大學主修什麽科目,人生一科都是終身必讀的主修;無論你打算投身甚麽專業,如果能對自己、對別人多所理解,貢獻會更多,生活會更愉快。「與人文對話」正是基於這兩個考盧而設。

預期學習成果

學生修畢本科,應能達到以下學習成果:

  • 對於造就了當代美好人生、理想社會觀點的主要思想有所認識;
  • 無懼接觸人文學科原典,對於閲讀、對於討論更具自信;
  • 能多角度評估達致美好人生、理想社會的門徑進路;
  • 能將經典展現的議論和看法,與當代人類處境聯繫貫通;
  • 能欣賞紛紜不同的價值觀,建立自己對美好人生和社會的看法

科目架構及指定讀本

讀本節選自不同經典老師或會按情況對閱讀範圍作出調節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