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风山建筑特藏

Tao Fong Shan Architecture Collection 道风山建筑特藏

丹麦建筑师艾术华 (Johannes Prip-Møller, 1889-1943) 是二十世纪中叶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开创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佛教寺庙建筑的先河。艾术华1921年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旋即赴华。1922至1926年间,艾术华为宣教团体、中国官员设计并建造了不同的医院、教堂、学校、基督教青年会 (YMCA) 的旅舍和皇家寺庙。

艾氏的代表作是《中原佛寺图考》,首版于1937年在丹麦哥本哈根问世,1967及1982年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再版。此书虽完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但直到今天,其对中国汉地佛教寺院建筑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入程度,依然无出其右。艾术华的研究视角独特,他将佛教寺院看作一个有机生命器官。他认为寺院的现状,包括寺院布局和建筑物的功能,根植于古代传统,并通过当代寺院生活的延续而传达。他的研究侧重于对当代寺院的微观观察,并借助历史文献揭示佛教寺院作为宗教生命载体的发展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艾氏曾担任香港道风山建筑群的首席设计师。1928年,他接受道风山创办人艾香德 (Karl Ludvig Reichelt, 1877-1952) 的邀请,于1930至1938年为道风山设计并建造具中国风格的基督教建筑物,并在道风山留下珍贵的建筑设计原图。如今,道风山已经成为了香港的著名的古迹地标,也是国际上闻名遐迩的世界宗教研究中心。

为更好保存艾术华的道风山建筑设计原图,此批原图的拥有者挪威亚略巴古及道风山基金会在道风山历史委员会的引线下,议定将相关原图转交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图书馆作专业保存及管理,将设计原图数码化,上传到图书馆数码典藏平台,供研究者使用;并与中大建筑学院达成协议,共同合作研究艾氏建筑的项目。是次收录图则大致可分为11个类别,参见如下:
 

  类别 数目 (幅)
1. 道风山建筑群图则 99
2. 传教士住所图则(两栋) 2
3. 基础设施及技术图则  11
4. 南边柱廊、钟塔、宗教学校建筑 8
5. 道风山基督教研究所宿舍 2
6. 道风山基督教研究所外籍人士宿舍 2
7. 道风山建筑布局规划建议 7
8. 图则 : 5 – 9 小亚当 8
9. 平整场地及综览图 10
10. 道风山非古迹建筑 16
11. 其他 13
  总共 178

本特藏亦收录超过350幅艾术华拍摄的中国各地佛寺和佛教活动的玻璃板照片,不少为《中原佛寺图考》一书未有收录,对研究中国佛教寺庙建筑和艾术华建筑理念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道风山基金及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