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余音: 学海书楼及其他国学讲座录音资料库

资料库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近年获赠多批国学名宿讲学录音,为永久保存,图书馆已作数码处理,计划分期上载新建立之「国学余音:学海书楼及其他国学讲座录音资料库」,供公众免费使用。首期上载是两批学海书楼七十至九十年代国学讲座录音,以志学海书楼2023年成立百年之庆。

入藏缘起

香港乃人文荟萃之地,早年南来文士多硕学鸿儒,或讲学于学海书楼,或任教上庠,或私人讲学授徒,于推广国学、播扬中国传统文化居功至伟,珍留不少文献。其中讲学录音乃国学耆宿讲学实况记录,讲者气度风仪,今人得凭音声而想望;诗书朗吟,动人以声情,尤足为后学所取法;在耆旧存世文集论著、诗书翰墨以外,实为重要国粹,亟待保存。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向重视收藏传统文化资料,近年曾获赠多批名宿国学讲学录音,分别属陈湛铨先生、何叔惠先生与上庠学者陈耀南教授八、九十年代讲学。由于录音带每易损坏,且磁带录音器材渐被淘汰,大学图书馆遂按计划将入藏录音带予数码处理,以期永久保存。整理期间,图书馆复于2011年及2014年分别获赠两批学海书楼学者讲学录音带,第一批是学员莫罗妙馨女士旧藏,第二批是经学海书楼董事邓巧儿女士转赠之另一位学员旧藏,主要是七十至九十年代学海书楼讲学录音;讲题内容以传统经籍及诗古文辞为主,均由学员于课堂上得讲者同意,用录音机即场录音。前后两批录音带合共约三千盒,数量不少,得学海书楼主席冯国培教授鼎力支持,与图书馆向北山堂申请经费,进行数码处理,纳入中大图书馆馆藏,在学海书楼2023年成立百年之际,先分阶段在「国学余音:学海书楼及其他国学讲座录音资料库」上载让读者使用。  
学海书楼1923年由寓港前清翰林赖际熙太史等创办,每周设坛讲学,公众人士免费聚听;早期讲者包括陈伯陶(1855-1930)、温肃(1879-1939)、何藻翔(1865-1930)、俞叔文(1874-1959)等前清遗老,战后则有李景康(1890-1960)、陈湛铨(1915-1986)、温中行(1918-1986)、潘小磐(1914-2001)、苏文擢(1921-1997)等国学名宿,多曾任教香港各专上院校,皆一时学界翘楚。相关讲学录音,可谓重要国学遗产,弥足珍护,而读者今得以越时空而聆赏,尤为难得。

涵盖范围

国学讲座录音将按阶段发放到「国学余音: 学海书楼及其他国学讲座录音资料库」:

一、学海书楼讲学录音(2023年1月开始分期上载):

甲、    莫罗妙馨女士旧藏(录音带1,034盒):2011年4月捐赠。
乙、    邓巧儿女士转赠之学员旧藏(录音带1,714盒): 2014年9月捐赠。

两批录音讲者、课题大致如下:

  1. 陈湛铨(1915-1986):元遗山诗、北宋词、周易、十八家诗钞、国文选、昭明文选、杜少陵诗、东坡诗、历代诗选、毛诗、庄子、说文解字、论语、韩昌黎文、黄山谷诗、文选等。
  2. 潘小磐(1914-2001):古文摘、唐人万首绝句、唐诗通论、唐文选隽、唐文浅说、唐诗通论、宋词、白香词。
  3. 温中行(1918-1986):宋名家词、昭明文选。
  4. 苏文擢(1921-1997):元剧曲、陶渊明诗、韩柳文选、拟古九首、庄子(道教联合会讲座)。
  5. 陈洁淮(1937-2004):老子、庄子、论语、周易。
  6. 李棪(1907-1996):甲骨文、古诗。
  7. 黄维琩(1901-1993):文选。
  8. 何沛雄(1932-2013):汉魏六朝赋。
  9. 常宗豪(1937-2010):文心雕龙。
  10. 何乃文(1933-2023):文学名著、韩文选读。
  11. 黄兆显(1934-):诗词选、南北朝诗、四部选粹、尚书、通鉴故事、通鉴续、魏晋诗、文选。
  12. 洪肇平(1946-):陆放翁诗。
  13. 陈耀南(1941- ):古文观止。
  14. 其他

二、    陈湛铨讲学录音(上载日期待定)

三、    何叔惠讲学录音(上载日期待定)

四、    陈耀南讲学录音(上载日期待定)

五、    其他(待定)

邹颖文
前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香港研究资料主任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