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谨此向卞赵如兰教授(1922-2013)表达最深切的致谢和敬意,感激卞教授无私地将她的研究、田野调查和教学材料全数捐赠予图书馆。在2006年的首次捐赠协议中,她表示:「希望我的捐赠能抛砖引玉,鼓励更多人作出类似的捐赠,从而创建一个开放且全面的中乐及相关艺术的特藏。」卞教授的愿望得以实现,中大图书馆自此陆续获赠极具价值的音乐藏品,其中包括任剑辉、白雪仙粤剧及其他资料。 2014年,中大图书馆感谢卞教授的女儿卞昭波博士慷慨捐赠了卞教授其余的个人文件和乐器,并授权予图书馆对卞教授的作品及资料进行数码化及公开存取。
卞赵如兰教授是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及音乐系的荣休教授。根据《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在线版)的引文,「卞教授定期前往中国,将最新的西方思想和出版物带到那里,并把大量田野调查数据和影音纪录带回美国,让美国观众也能欣赏中国音乐。」卞教授是充满好奇心的田野工作者,她在半个世纪内建立了自己的珍藏。自1960年代起,她定期访问东亚国家,不仅收集书籍、乐器和录音带,更经常携带着沉重的录音和录影器材录制表演、活动和访谈。
卞教授的珍藏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中国音乐收藏之一。藏品主要包括照片、稀有书籍和专著,涵盖了民族音乐学、西方音乐学、中国语言与文学、中国音乐、东亚音乐以及世界音乐等学科。影音资料则包括京剧、革命样板戏、中国叙事音乐、东亚音乐,以及西方音乐的商业和非商业录音。捐赠藏品还包括卞教授在哈佛大学的教学材料、当时最新和最先进的开式卷盘录影器材,以及一些用于教学的乐器。
卞赵如兰特藏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并成为音乐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表演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为了更广泛向公众分享这些珍贵资源,中大图书馆早在2007年开始对较优先的项目进行数码化。 2015年,在「卞学鐄及卞赵如兰纪念基金」和中文大学的支持下,中大图书馆展开了其中一项最大型的数码化计划,旨在中大数码典藏能保存和公开卞赵如兰特藏的大部分藏品。
是次数码化计划得以展开,全赖众人的共同努力,包括卞教授的学生、音乐系的同事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中大图书馆怀着无比的荣幸,向全球的学生和学者公开卞赵如兰教授收藏的珍贵资源。在卞教授充满爱心、欢乐和好奇心的个性启发下,对于项目团队而言,这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我们特别感谢卞昭波博士及其家人、荣鸿曾教授、余少华教授和吴淼鑫教授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以及中大图书馆前副馆长黄潘明珠女士和音乐系校友关燕儿女士在这次重要捐赠中付出的重大贡献。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2019年10月8日
除了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之外,请到访ArchivesSpace的卞赵如兰特藏,以查看手稿、教学笔记、照片和乐器等藏品的完整目录,又或到检索易以查阅捐赠书籍和期刊的完整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