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近年獲贈多批國學名宿講學錄音,為永久保存,圖書館已作數碼處理,計劃分期上載新建立之「國學餘音:學海書樓及其他國學講座錄音資料庫」,供公衆免費使用。首期上載是兩批學海書樓七十至九十年代國學講座錄音,以誌學海書樓2023年成立百年之慶。
入藏緣起
香港乃人文薈萃之地,早年南來文士多碩學鴻儒,或講學於學海書樓,或任教上庠,或私人講學授徒,於推廣國學、播揚中國傳統文化居功至偉,珍留不少文獻。其中講學錄音乃國學耆宿講學實況記錄,講者氣度風儀,今人得憑音聲而想望;詩書朗吟,動人以聲情,尤足為後學所取法;在耆舊存世文集論著、詩書翰墨以外,實為重要國粹,亟待保存。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向重視收藏傳統文化資料,近年曾獲贈多批名宿國學講學錄音,分別屬陳湛銓先生、何叔惠先生與上庠學者陳耀南教授八、九十年代講學。由於錄音帶每易損壞,且磁帶錄音器材漸被淘汰,大學圖書館遂按計劃將入藏錄音帶予數碼處理,以期永久保存。整理期間,圖書館復於2011年及2014年分別獲贈兩批學海書樓學者講學錄音帶,第一批是學員莫羅妙馨女士舊藏,第二批是經學海書樓董事鄧巧兒女士轉贈之另一位學員舊藏,主要是七十至九十年代學海書樓講學錄音;講題內容以傳統經籍及詩古文辭為主,均由學員於課堂上得講者同意,用錄音機即場錄音。前後兩批錄音帶合共約三千盒,數量不少,得學海書樓主席馮國培教授鼎力支持,與圖書館向北山堂申請經費,進行數碼處理,納入中大圖書館館藏,在學海書樓2023年成立百年之際,先分階段在「國學餘音:學海書樓及其他國學講座錄音資料庫」上載讓讀者使用。
學海書樓1923年由寓港前清翰林賴際熙太史等創辦,每周設壇講學,公衆人士免費聚聽;早期講者包括陳伯陶(1855-1930)、溫肅(1879-1939)、何藻翔(1865-1930)、俞叔文(1874-1959)等前清遺老,戰後則有李景康(1890-1960)、陳湛銓(1915-1986)、溫中行(1918-1986)、潘小磐(1914-2001)、蘇文擢(1921-1997)等國學名宿,多曾任教香港各專上院校,皆一時學界翹楚。相關講學錄音,可謂重要國學遺產,彌足珍護,而讀者今得以越時空而聆賞,尤為難得。
涵蓋範圍
國學講座錄音將按階段發放到「國學餘音: 學海書樓及其他國學講座錄音資料庫」:
一、學海書樓講學錄音(2023年1月開始分期上載):
甲、 莫羅妙馨女士舊藏(錄音帶1,034盒):2011年4月捐贈。
乙、 鄧巧兒女士轉贈之學員舊藏(錄音帶1,714盒): 2014年9月捐贈。
兩批錄音講者、課題大致如下:
- 陳湛銓(1915-1986):元遺山詩、北宋詞、周易、十八家詩鈔、國文選、昭明文選、杜少陵詩、東坡詩、歷代詩選、毛詩、莊子、説文解字、論語、韓昌黎文、黃山谷詩、文選等。
- 潘小磐(1914-2001):古文摘、唐人萬首絕句、唐詩通論、唐文選雋、唐文淺說、唐詩通論、宋詞、白香詞。
- 溫中行(1918-1986):宋名家詞、昭明文選。
- 蘇文擢(1921-1997):元劇曲、陶淵明詩、韓柳文選、擬古九首、莊子(道教聯合會講座)。
- 陳潔淮(1937-2004):老子、莊子、論語、周易。
- 李棪(1907-1996):甲骨文、古詩。
- 黃維琩(1901-1993):文選。
- 何沛雄(1932-2013):漢魏六朝賦。
- 常宗豪(1937-2010):文心雕龍。
- 何乃文(1933-2023):文學名著、韓文選讀。
- 黃兆顯(1934-):詩詞選、南北朝詩、四部選粹、尚書、通鑑故事、通鑑續、魏晉詩、文選。
- 洪肇平(1946-):陸放翁詩。
- 陳耀南(1941- ):古文觀止。
- 其他
二、 陳湛銓講學錄音(上載日期待定)
三、 何叔惠講學錄音(上載日期待定)
四、 陳耀南講學錄音(上載日期待定)
五、 其他(待定)
鄒穎文
前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研究資料主任
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