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麥建築師艾術華 (Johannes Prip-Møller, 1889-1943) 是二十世紀中葉國際知名的建築設計師,開創西方學者研究中國佛教寺廟建築的先河。艾術華1921年於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旋即赴華。1922至1926年間,艾術華為宣教團體、中國官員設計並建造了不同的醫院、教堂、學校、基督教青年會 (YMCA) 的旅舍和皇家寺廟。
艾氏的代表作是《中原佛寺圖考》,首版於1937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問世,1967及1982年由香港大學出版社再版。此書雖完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但直到今天,其對中國漢地佛教寺院建築研究的系統性與深入程度,依然無出其右。艾術華的研究視角獨特,他將佛教寺院看作一個有機生命器官。他認為寺院的現狀,包括寺院佈局和建築物的功能,根植於古代傳統,並通過當代寺院生活的延續而傳達。他的研究側重於對當代寺院的微觀觀察,並借助歷史文獻揭示佛教寺院作為宗教生命載體的發展歷程。
值得注意的是,艾氏曾擔任香港道風山建築群的首席設計師。1928年,他接受道風山創辦人艾香德 (Karl Ludvig Reichelt, 1877-1952) 的邀請,於1930至1938年為道風山設計並建造具中國風格的基督教建築物,並在道風山留下珍貴的建築設計原圖。如今,道風山已經成為了香港的著名的古蹟地標,也是國際上聞名遐邇的世界宗教研究中心。
為更好保存艾術華的道風山建築設計原圖,此批原圖的擁有者挪威亞略巴古及道風山基金會在道風山歷史委員會的引線下,議定將相關原圖轉交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圖書館作專業保存及管理,將設計原圖數碼化,上傳到圖書館數碼典藏平台,供研究者使用;並與中大建築學院達成協議,共同合作研究艾氏建築的項目。是次收錄圖則大致可分為11個類別,參見如下:
| 類別 | 數目 (幅) | |
| 1. | 道風山建築群圖則 | 99 |
| 2. | 傳教士住所圖則(兩棟) | 2 |
| 3. | 基礎設施及技術圖則 | 11 |
| 4. | 南邊柱廊、鐘塔、宗教學校建築 | 8 |
| 5. | 道風山基督教研究所宿舍 | 2 |
| 6. | 道風山基督教研究所外籍人士宿舍 | 2 |
| 7. | 道風山建築佈局規劃建議 | 7 |
| 8. | 圖則 : 5 – 9 小亞當 | 8 |
| 9. | 平整場地及綜覽圖 | 10 |
| 10. | 道風山非古蹟建築 | 16 |
| 11. | 其他 | 13 |
| 總共 | 178 |
本特藏亦收錄超過350幅艾術華拍攝的中國各地佛寺和佛教活動的玻璃板照片,不少為《中原佛寺圖考》一書未有收錄,對研究中國佛教寺廟建築和艾術華建築理念有珍貴的參考價值。
道風山基金及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