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契約文書

土地契約文書

藏品包括166張館藏土地契約、19張麥志揚藏土地契約、與及6 冊《魚鱗圖冊》手抄本。

館藏土地契約年代跨越逾三百多年,從清朝 (1644-1911) 至二十世紀中葉,主要是清朝山西省的土地契約;麥志揚藏土地契約則由麥志揚先生慷慨捐贈家族在廣東順德一帶的土地契約。

土地契約是研究中國土地所有權的第一手資料。契約一般包含土地所屬的區域、業戶、買方、賣方、土地位置、售價、交易日期和見證人資料等。交易完成後,買方須携契約到官衙,辦理土地更名手續和繳交稅金。官衙會簽發「契尾」並貼在契約旁邊,再鈐上州縣官印作實。土地契約不僅展示土地所有權的轉換,也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狀況。

《魚鱗圖冊》是政府為徵稅而丈量土地的清冊。在明朝 (1368-1644),《魚鱗圖冊》載有土地的資料,因冊中繪畫的土地形狀似魚鱗而得名。圖冊記錄了每塊土地的位置、業戶、地名、形狀、邊界、總面積及徵收稅項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