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號]
第八屆新亞儒學講座已於十月圓滿結束,主講嘉賓為香港教育大學文化歷史講座教授鄭吉雄教授,主持了共三場演講。 「新亞儒學講座系列」由夢周文教基金會贊助於二〇一三年成立,每年邀請一位對儒學研究有傑出成就的學者來院演講,藉着不同議題之討論,引起學術界及社會上更深入探討儒學之興趣。
第一講「近世『儒』的論說與變遷」於十月十九日下午六時三十分在中大邵逸夫堂舉行,由中大哲學系鄭宗義教授主持。講座同為書院雙週會,有過千位書院師生參與。鄭教授首先以「儒的源流」點題,繼而以牟宗三先生的論說帶出兩個思考問題 ─ 儒林的出路、轉化何在?異端、異族問題對儒學的衝擊?鄭教授指出從明代到清代,儒學默默進行一場運動:經史子集四部的學問充實了儒學。晚明儒學的偏枯,則造就了之後儒學的豐盛。至於異端、異族問題,鄭教授認為這始終是儒林集體心理之「坎」,中含迷惘、窒礙、屈服……身份認同危機常存。 第二講「《易》學、儒學與哲學」於十月二十二日下午三時在九龍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會議室舉行,由中大哲學系姚治華教授主持。鄭教授先說明近一個世紀《易》哲學暗淡的原因,包括一些對《易》學的錯誤觀點,然後從《易》之五大法則(一)不對稱性、(二)相互關聯性、(三)動態永續性、(四)創生性及(五)不可預測性說起,深入淺出講解《易》學、儒學與哲學的關聯性。在總結時亦指出《易》哲學影響了卻不等於儒家哲學,學者必須同中見異,異中求同。
第三講「戴震氣論與漢儒元氣論的歧異」於十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在中大康本國際學術園四號演講廳舉行,由中大哲學系黃勇教授主持。鄭教授從中國思想史上「氣論」的發展說起,然後帶出戴震的氣論。鄭教授認為戴震、漢儒氣論均承自先秦陰陽氣化論,卻不相同。戴震氣化論同時強調分殊/一體,後者屬於哲學闡述,前者發展為平等思想。「分殊」思想尤其含有現代性(modernity)。觸及中國社會倫理的平等問題,為二百年後的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改革運動做了預告,可見戴震氣論既有哲學意義,也有社會學意義。
透過三場講座,鄭教授讓聽眾們提升對儒學、《易》學與哲學的認識及興趣,而在場聽眾亦提出了不少的討論與回應。此外,新亞儒學講座鄭吉雄教授著作展覽亦已於十月三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在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地下順利舉行。書院在此感謝各界對講座的支持。
|
//if(!empty($args['includeHome'] && $args['includeHome'] != false)): ?>
主頁
>
出版及媒體
>
《新亞.新知》
>
鄭吉雄教授主講第八屆新亞儒學講座
篩選
鄭吉雄教授主講第八屆新亞儒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