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轩是新亚的地标餐厅,1978年开业,当中有不少文化名人的事迹掌故,如金耀基及一众台湾学者的发起、逯耀东亲授的牛肉面煮法,以及饶宗颐的题名等。
厨房是每所餐厅的灵魂所在。现在云起轩两位厨师浓姐和小霞姐,原来已共事逾二十载,亦是云起轩资历最深的两位同事。她们的「云起岁月」是怎样的?又会否透露招牌菜式的「秘方」?
1 ) 两位何时开始服务新亚?又在何时起接手云起轩的厨务?
小霞姐:「我在97年6月入职新亚当杂工,首两年在院务室工作。大约99年起,我每逢星期三、五就被派往云起轩,协助包制水饺或安排聚餐事宜。至于长驻云起轩工作,则是最近三四年才开始的。」
浓姐:「我应是在97年8月入职,当初应征的职位便是云起轩的厨工。不过由於人手安排,第一年仍先于人文馆办事,往后面一直在云起轩工作。我来新亚前,是在联合书院餐厅的水吧任职,工作了两年左右。」
2 ) 你们的厨务分工大抵是怎样的?
浓姐:「我在云起轩厨房主要负责蛙牛蛙,几乎打从入职起就开始做了!水饺我也有份包制,至今也做了七八年。猪排、鸡丝和雪菜则由小霞来煮。其实有些工夫也是大家合作在做,不分彼此的啊!」
小霞姐:「我主要负责炸猪排和炒餸。此外就是包制水饺,已做了至少二十年,现在水饺馅也由我负责调配材料和调味(俗称『捞馅』)。数量方面,大抵星期三须包制约500个,星期五则在300多至400多只左右,都是在当日早上新鲜制成。」
3 ) 云起轩於2013年搬迁至现址,搬迁前后的工作环境有何变化?
小霞姐:「旧址的厨房很热呢!不但阳光能射进来,通风亦不良,只靠两把座地电风扇散热,你说会有多热?新址厨房面积大了许多,抽气系统也大有改善。」
浓姐:「对!那时候在旧址工作,夏天气温30多度的时候,我是真的『汗出如豆』!当时炉具和工具都不足够,厨房只有一个炉头,却要同时用来煎猪排和炒蛋,甚至连平底锅也得当盛盘用,用来搬运煮好的猪排。现在可大不一样。不过由於新址配备了新厨具,汤锅的容量也较以前多,故调味工序和材料份量均需要调整。」
4 )卤水牛蛙和水饺是云起轩的招牌菜式,个中配方,是否有人传授?你们又是如何烹调这两道菜?
浓姐:「其实昔日同事并没有刻意讲授配方,我们全凭平日留意他们的做法,再尝试味道慢慢摸索。我们所用汤底是大地鱼煲猪骨,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把大地鱼烘香,再将之连同胡椒粒放进鱼汤袋,然后与猪骨一起熬煮;牛蛙用的卤水汁亦是天天制作。我们没有『汁胆』(注)——因为每天用剩下的卤水汁,大约只有一个公鸡碗的份量。」
(注:即经反复熬煮旧卤水汁,通常用於与新制卤水汁混合,提升其味道。)
小霞姐:「是的,我们不像潮洲『打冷』铺般有自己的卤水汁胆,我们是『没胆量』,哈哈!云起轩所煮的也算卤水汁,就是味道稍甜些。至于水饺馅料,则有半肥瘦猪肉、大白菜、卷心菜和木耳。早期水饺的馅料有香菇,但后来发现香菇容易变味,故十多年前已改用木耳。木耳口感较为干脆,感觉像『马蹄』(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