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 月号]
由本院校友编着的六本新书于近月出版,以下为各著作之介绍。
《一豆一世界——从大豆历史、食品文化到现代经济科研》 林汉明(85/生物学)
由中国非信史时代开始,大豆渐渐进入历史发展的长河,悄悄融入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人民起居生活之中。对于很多人来说,大豆这廉价农产品很平凡,甚至习以为常得险些忘记了它的存在和价值。但随着近年世界格局的改变,粮食危机的呈现和对可持续农业的挑战,大豆这种国际商品的供求,又再引起大众关注。作者林汉明教授从大豆的历史、大豆与食品文化、其营养及环境价值、在世界贸易中的变迁历程、相关的科研及人物娓娓道来,让大家重新认识这种与我们密不可分的农作物。
林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生命科学教授及分子生物技术学课程主任,兼任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主任、环境、能源及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以及香港研资局卓越学科领域植物与环境互作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他从事大豆研究超过二十五年,至今共发表科学论文逾二百篇,引领大豆创新研究。美国史丹福大学统计科学家的论文引用率,林教授在植物科学终身成就范畴被评为全球最高的百分之二。
《学艺多方:新亚农圃道中文系师友述记》 邝健行(62/中文)
本书由邝健行教授选录十位新亚农圃道时期的校友,包括李学铭、林炳昌、张世彬、梁沛锦、陈永明、陈志诚、陈绍棠、麦仲贵、黄汉立、杨勇,既忆述一己与诸君的交谊,也简介各人著作,是珍贵的学人小传,集合在一起更可见出上世纪中文传统的绵延。
邝教授在一九六二年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中文系,一九七一年获雅典大学哲学博士。历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席,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及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邝教授的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及希腊古籍中译。中国学术主要专著包括《诗赋与律调》、《科举考试文体论稿:律赋与八股文》、《杜甫论议汇稿》、《韩国诗话探珍录》。希腊古籍及近代文学作品翻译包括《柏拉图三书》、《追思录》、《希腊短篇小说集》。
《人语响,文字留痕:当代语言学大师的侧影》 张洪年(67/中国语言及文学)
二十世纪初,是中国语言学开垦的年代,由赵元任、李方桂二位先生带领;世纪中以后,人才辈出,周法高、张琨、王士元、丁邦新等诸位先生,各领风骚。「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自六十年代开始,作者张洪年教授有缘结识多位大师,或问学,或共事,在不同场合之中听见诸位先生说话的声音,看见他们在学者身分以外的行止与身影。如今,他把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记下,趣事逸闻,文字留痕;后来者可以从这些小故事中,想见其人,想象那个年代应该是一个多么教人兴奋的时代。
张教授在一九六七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一九六九年获硕士学位。一九七四年获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方语言文学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一九九八年转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兼学部主任。二OO四年出任中大中文系讲座教授,二O一O年改任荣休讲座教授。张教授的研究兴趣遍及语言、文学、语文教学等方面,着有《香港粤语语法的研究》(一九七二年初版,二OO七年增订)、A Practical Chinese Grammar(一九九四年)、《一切从语言开始》(二O一七年)、《香港粤语:二百年沧桑探索》(二O二一年)等。
《苏格拉底对话录》 邝健行(62/中文)
本书收入色诺芬关于苏格拉底的全部四种对话录:《追思录》记述了「最好和最快乐的人」苏格拉底的言行和品性;《治家之道》是关于农事的对话,展现了苏格拉底关注实务的面向;《会饮》讨论的是爱,苏格拉底虽然排斥肉体关系,但他没有一天不注重「爱」;《辩词》则记载了苏格拉底遭判死刑前后的对话和反应。本书由香港学者、希腊雅典大学博士邝健行教授从古希腊原文译成中文,是四种对话录的首个完整中译本。
邝教授在一九六二年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中文系,一九七一年获雅典大学哲学博士。历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席,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及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邝教授的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古典文学及希腊古籍中译。中国学术主要专著包括《诗赋与律调》、《科举考试文体论稿:律赋与八股文》、《杜甫论议汇稿》、《韩国诗话探珍录》。希腊古籍及近代文学作品翻译包括《柏拉图三书》、《追思录》、《希腊短篇小说集》。
《冬之旅——世与我相违者之歌》 陈永明(63/中文)
《冬之旅》(Winterreise)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顶峯之作,以德国诗人威廉.慕勒(Wilhelm Müller)的同名组诗入乐。音乐和歌词沉郁缠绵,足使听者肝肠寸断。作者陈永明教授把《冬之旅》全部二十四首原诗译成中文,搭配二十四幅彩图,讲述他六十年来对《冬之旅》的赏乐体验,细说舒伯特为慕勒《冬之旅》组诗谱曲的曲折故事,辩论《冬之旅》为何不是世人所说的「失恋诗」,阐析诗中的哲学意涵,为「诗不及乐」的论断翻案。本书融德中翻译、音乐史、古典乐评、文学导读、哲学思考、唱片版本赏析于一炉,是陈永明撰写古典音乐普及作品的力作,为华人乐迷必定收藏的中文音乐专著、大众音乐爱好者的入门宝笈。
陈教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及后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哲学硕士,并在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研究系攻读博士。曾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香港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学院院长。一九九六年起主持电视台及电台文化节目,包括亚洲电视「优胜之道论孔子」、香港电台「诗韵词情」、「中文一分钟」等。著作遍及文学、哲学、音乐等范畴,如《独立思考》、《没有福尔摩斯的故事》、《哲学子午线》、《音乐子午线》等。
《丁衍庸篆刻艺术》 中大艺术系系友会编
丁衍庸先生(一九O二至一九七八)曾参与创办本院艺术系,后加入中大任教,前后达二十一年,桃李满门,学生多尊称他为「丁公」。丁公兼擅油画和国画,在画坛上有「东方马蒂斯」、「现代八大山人」的称誉,晚年则醉心篆刻创作,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再创高峰。丁公所刻的文字印秉承了古玺文字生动多变的特点,有别于明清以来印人大多取法汉印的做法,而呈现朴素古拙之美,富有艺术特色。此外,丁公形神俱到的肖形印(或称图像印)常为人称道,饶宗颐教授曾誉为「以画入篆」,诸如生肖、人物,以至戏曲的场景,都可成为他的刻印题材。
由艺术系系友会编的《古趣今情——丁衍庸篆刻艺术》,早前经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丁公近七百方篆刻作品,务求让读者较全面地感受丁公篆刻的形貌、精神和意藴。书中亦收录丁公有关篆刻的著述,以及当代学者的评介,让读者可以增进对篆刻艺术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