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七七年冬

您的三位孩子都 您略爲談談這個問題。� 答:批評香港敎育制度不完善的人實在太 了,例如說這制度只着重智育而完全忽略了� 德、體、群、美,而所謂智育也只是「死讀� 書」以應付繁重的考試,這制度造就出來的� 學生多數缺乏適當的思維和判斷以及解決問� 題的能力,運用中英語文的能力也不夠。 � 些批評我大體都同意,作爲一個敎育工作者� 和家長,也頗引以爲憂。� 說到如何改善這敎育制度,也有不少人提� 出過意見,我的看法是:全港的中學和小學� 因師資和設備不同,程度很參差。人人都想� 進好學校,因此甄別選拔學生就要靠考試;� 入學競爭越激烈,考試就越多越繁重。爲了� 應付考試,學校什麼事都不管,只能顧到怎� 樣訓練學生參加考試,得到好成績。成績至� 上的風氣、考試壓力就是這樣來的;而這樣� 的壓力,從幼稚園就已經開始了。因此我認� 爲要扭轉局面 首先凡中小學程度較差的 � 就要設法加以提高,單是談取消各類考試,� 未免近於忽視基本關鍵所在。當然,高等敎� 育的情况又當別論,我們所能做到的只 盡� 量爭取增加大學中的學位。� 問:您是一九六五年加入本校服務的,到今年� 已經是第十二年了。對於一所只有十四歲多� 的大學,您可說是從小看着它長大,因此對� 於中大 組織一定有很深切的了解,對中 � 的師生一定很熟 和師生的看法。� 答:中大是一所年輕的大學,因此 的優點和缺點,它有衝勁、活力,不故步 封,但同時又因缺乏經驗而 時不可免亦犯� 錯誤。在這十多年來,社會人士對我們可說� 常有批評,這是我們應該引以自慰的 因爲� 最低限度說明我們得到了社會人士的關心。� 對於善意的、合理的批 本校都能虛心接� 受,爲大學的改進和發展資以爲他山之助。� 至於我對中大的看法,首先我要聲明:我� 和中大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了,難免有「不識� 廬山眞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感,不過,� 反過來說,又因爲我在此山中,所以往往會� 看到一些外人看不到、體驗不到的地方。中� 大的組織自建校至今,基本上都實行聯邦� 制,這對由三所成員書院組成的中大是最適� 合的。以前聯合、新亞和崇基分設於香港、� 九龍、新界三地,由於地理上的距離所造成� 的困難,成員書院在行政和敎學上差不多是� 各自獨立的,而大學本部則負起統籌的工� 作。後來聯合和新亞書院也都陸續遷入沙田� 校園,三所書院旣集中一地,行政和敎學工� 作的重複就成了無謂的浪費,因此中 決定� 接納第二次富爾敦委員會的建議,由一九七� 七—七八年開始改組。由此看來,這次的� 改組是絕對必需的。� 說到中大的師生,我發覺大家都眞以成爲� 中大的一分子爲榮,與中大認同。我們的歷� 4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