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秋‧冬

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六年秋 · 冬 中大中國研究的演進 中國研究督導委員會主席、歷史學講座教 授及協理副校長蘇基朗教授說︰「我們作 為中國人或身處中國人的社會,中國研究 和我們的生活便很難脫離關係。中國文化 和傳統,對我們及我們的社會,不論正面 或負面,都有莫大的影響;若掉以輕心, 肯定沒有什麼好處。在全球化的巨輪下, 我們更須追尋及重新確定自我身分及集體 的靈魂。了解中國文化傳統及其當代意 義,因而益加迫切。兩個世紀以來,中 國文化不斷努力對西方的挑戰作出反應, 今天中國的傳統與現代化已變得愈來愈息 息相關。研究中國的文化與傳統無須局囿 於過去,也可以為『過去』帶來現在的生 命,這種學術研究可以將過去、現在及未 來緊密聯繫起來。」 承接自二十世紀初以來的中國研究傳統, 以及受到歐洲漢學的影響,在一九五零及 六零年代執教中文大學各成員書院的世界 著名中國研究學者,往往專注於歷史、哲 學、語文、文學和藝術等人文學科領域。 此時,中國的文化與傳統正面臨巨大挑 戰,中國大陸的主流馬克思主義、文化大 革命,以及台灣和西方自由主義等力量, 對傳統進行強烈的批判。當時繼續發揚中 國人文學科傳統的學術機構為數不多,而 中文大學正是其中之一。接踵而來是冷戰 的環境,以及一九七零年代以來,由美國 學術界催動而以社會科學為主流的中國研 究。流風所及,中文大學社會科學方面的 中國研究也迅速冒起,有關中國的學術 視野,因而大為拓寬。過去十年,在全 球化席捲世界的歷史舞台上,後現代思 潮及文化理論方興未艾,復形成新一輪 的衝擊,使中大的中國研究出現百花齊 放的局面。 二十一世紀中大的新中國研究 蘇教授解釋︰「今天,中國在國際上日 益重要,中國研究不單是學術上的尋 幽搜秘;傳統與現代之間,本可互利互 動。例如傳統的中國醫學和教育,與今 日中國最迫切的其中兩項問題——醫療 及教育——實在息息相關。它們是中國 研究的一部分,我們必須了解其實踐及 理念,同時也不能不檢視現代人對這些 傳統的認知是如何形成的,這些認知 如何受現代社會政治與經濟架構的左 右,如何影響我們對健康及教育的看 法,以及我們如何從這些傳統中獲得 好處。」 他續說︰「中大的新中國研究應具備開 放、多元及跨學科的特點。我們基本關 注的,應是中國社會的改進——更清楚 地說,就是『經世致用』。」為了落實 這種方向,目前正醞釀成立跨學系的主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