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thersole School of Nursing
今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醫護人員隨即捲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2003年「非典」期間,香港醫護工作者並肩搏鬥,最終戰勝疫情,贏得社會的讚賞和尊重。環顧今天,護士的專業表現是否和社會寄予的信任相稱呢?
從人類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護士在戰爭時期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護士之母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冒着生命危險,帶領着一隊義勇護士,面對資源短缺的重重障礙為英軍提供照護,並施行嚴格的衞生管理措施。6個月後,士兵的死亡率從42%下降至2%,正是這位「提燈女神」為血腥和冷酷的戰場送來了希望和溫暖。國際護士協會在護士職業道德準則中寫道:「護理的本質是尊重人權,包括生存權、享受個人尊嚴及受尊重的權利。」「護理不因年齡、膚色、宗教、文化、殘障或疾患、性別、國籍、政治、種族或社會地位而受限制。」
在今天全球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爭中,護士又可以怎樣演繹這些專業守則和使命呢?
「護士務必要有同情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南丁格爾名言)
護理其實是一個古老的行業,年輕的專業。南丁格爾將護理工作提高到「專業」的地位,樹立了優秀護士的必要條件。這些專業道德底線不單是印在已封塵的書本上,而是要在危難之秋實行出來。
護理的專業地位要得到社會認同,全憑一雙手將愛心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