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thersole School of Nursing
在香港,每1000人就有3.6人患上中風,中風是一種突發的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功能及情緒健康。中風患者的家人肩負起照顧者的責任,改變了他們原來的生活模式,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令不少照顧者感到無所適從。照顧中風患者所產生的壓力,更會令照顧者忽視了自己的內在潛能,限制了他們運用外在資源的能力,對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研究指出約30%至70%的照顧者在照顧中風患者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因此,提升照顧者的心理健康是中風復康服務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照顧中風患者的過程中,照顧者面對着大大小小的問題,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這些問題往往沒有即時的解決方法,照顧者需要因應不同的情況作出適應。正面解決問題的應對方法能產生正面的情緒反應,從而減輕照顧者的壓力。正面解決問題的過程糅合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大元素,有助改善問題的情況,產生正面的情緒反應。正面的情緒反應會令照顧者感到他們有能力應付問題,增強他們對解決問題的信心,促使他們着手解決問題。不少研究結果顯示,中風患者照顧者解決問題的應對能力愈高,他們的心理困擾愈少,健康情況愈好。那麼如何提升照顧者解決問題應對能力呢?
目標必須易達到
根據D’Zurilla和Nezu於2007年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法,正面的問題導向和「解決問題技巧四部曲」有助提升照顧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導向是照顧者對問題及其解決能力的「感」與「想」,即是照顧者對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他們對解決問題能力的自我評價。持有正面問題導向的照顧者,會將問題視為人生不可避免的挑戰,相信每一個問題都有解決方法,並且有信心可以找到這些方法。他們知道解決問題需要時間和努力,懂得適時尋求協助,會視失敗為改進和學習的機會。要有效地解決問題,照顧者除了要有正面的問題導向外,還需要運用「解決問題技巧四部曲」:(1)定義問題、(2)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3)訂下決策及(4)執行與評價。
在第一部曲「究竟問題是什麼,訂立目標要清楚」中,照顧者需要就幾方面去定義問題,包括從問題所衍生的感受(如煩擾、沒什麼特別等)、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如缺乏資源、與家人發生衝突等),以及客觀和可控制的事實。此外,照顧者亦要訂立清晰和可行的目標來解決問題。
在第二部曲「尋找方法三四個,解決方法合成果」中,照顧者需要「停一停,諗一諗」;停止對任何解決問題方法進行評價,只需要把所有想到的解決方法寫出來。
接着的第三部曲是「選擇方法要合心,應變措施要備身」,照顧者需要評估所有解決問題方法的可行性、成本和效益,並且訂下符合第一部曲的目標和計劃,再根據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資源,尤其是按每位參與者的能力及專長分配工作,以達至事半功倍之效。此外,照顧者亦可在這個階段為預計可能遇到的障礙擬定應變方案。
執行過程常評估
在最後一部曲「執行過程常評估,問問自己滿意乎」中,照顧者需要循序漸進地執行所擬定的計劃,以及定期評估進度。當中切勿忽略了中風患者的參與,照顧者應讓中風患者一同評估計劃的成效。問題解決後,照顧者不妨給自己一些獎勵,肯定自己的能力。如果解決方法未達標,就先讓自己停一停,再重新部署計劃。
增加照顧勝任度
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及提升解決問題的應對能力,需要時間和練習。筆者之前透過6次電話訪談,為中風患者的家屬照顧者進行了為期12個星期(每2個星期一次)的解決問題訓練,並透過隨機對照組的臨床測試(共128對中風患者與照顧者),評估該解決問題訓練的成效。測試結果顯示,解決問題訓練的參加者(不論教育程度)都能有效地提升其解決問題應對的能力,從而增加他們的照顧者能力勝任度,改善家庭功能及社交生活。家屬照顧者是中風患者居家照顧的基石,因此我們不但要增強他們照顧中風患者的能力,更要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