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返教會時我特別喜歡第14節的經文,對於初信的我,當時着眼點都放在十字架與世界的張力中,當時我認為生命是一項個人非黑即白的內心抉擇,結果那時我選擇了慢慢放低多姿多彩的中學生活,一步一步地學習信靠上主,走十字架的道路,這就是我一直相信有關此經文的意義。
及後接受了一點神學教育,方才學習到不要斷章取義、主觀地閱讀經文,反而要從了解文本的世界對經文進行詮釋。在此,經文明顯地指出了當時保羅在牧養加拉太教會面對的棘手問題:行割禮的猶太信徒及不行割禮的外邦信徒之間的分歧(15節),這點是以前的閱讀沒有留意的。根據經文,保羅似乎沒有為兩邦人的紛爭定下明文規定,相反他着眼的是信徒是否為基督而成了新造的人(搬了一次「龍門」)。「新造的人」是保羅神學及牧養的其一重點: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也提及新造的人。「新造的人」(new creation)的原文有兩重意思:一、新創造,不再是墮落的罪人;二、有新生的樣式。既然是新造的人,是從基督裏的新創造、新樣式,是否跟從行割禮的舊規定根本就不算得什麼了,保羅聰明地把信仰中個人得救的基礎及教會牧養的關懷結合起來處理:如果信徒真正了解只能從基督的光照而成為新造的人,那麼自身或他人在行為、律法上的定性(割禮)已經不再重要,教會內不應再分黨分派,因不同的民族、身份或背景而產生紛爭了。保羅再勉勵信徒要學習他身上帶着耶穌的「印記」,「印記」在希臘文中是指牲畜或奴僕的烙印記號,是屬於某個主人的意義,明顯地保羅要加拉太信徒緊記十字架上的耶穌才是一個新造的人身上應帶着之印記,信徒不要再為是否需要行割禮而攪擾保羅或互相攪擾了。
今天我們的教會也許面對相同的格局,信徒之間都出現了紛爭,年長對年輕、長執對平信徒、顏色對顏色等等,此經文向我們發出什麼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