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九年秋‧冬
愛阿華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用光 照射CH 3 SSCH 3 ,以模擬在大氣層 中,當太陽照射在空氣中污染物時 會出現的情況。這種現象稱為光電 離反應:CH 3 SSCH 3 分解為CH 3 和 CH 3 S 2 + (比前面所述的CH 3 S 2 少了一 個電子)兩個碎片。他們知道產生了 CH 3 S 2 + 這東西,卻不知道其結構。 本校研究人員於是根據解釋化合物 中原子之間關係的原子價原理,推 算CH 3 S 2 + 的多種可能結構,圖三顯 示了其中一些。綜合他們的計算結 果與愛阿華州立大學實驗所得的數 據,鑑定CH 3 S 2 + 的結構如圖三(c)。 另一種與CH 3 SSCH 3 相關的有機硫化合物為HSCH 2 CH 2 SH。經計算 後研究人員認為需要77千卡/摩爾的能量才可把它分裂為兩個CH 2 SH碎 片。此外,將HSCH 2 CH 2 SH分解為HS和CH 2 CH 2 SH碎片則需72千卡/摩 爾的能量。從這兩個計算結果,我們可以知道產生後一種離解作用的可 能性較大,因其所需的能量較少。這些不同的「鍵能」,是這個分子的重 要性質。 研究意義所在 「從頭計算」方法可算出新化學物種的結構和能 量。這些計算結果十分重要,往往可幫助研究人員 闡釋或分析他們在實驗室試驗所得的數據。有關空 氣污染物結構和能量的知識,對環境化學家控制空 氣污染亦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李、蘇兩位教授之所以開展這項研究,是有感 採用電腦做化學研究既經濟亦可靠,且推理檢定的 準確度也很高。他們表示,由於研究對象的壽命極 短,故此他們獲得的結果對實 驗化學家有莫大的幫助。 兩位教授從這項研究獲得 的結果,共發表了論文十七 篇,刊於國際期刊。• 李偉基為化學 講座敎授,是一九 六四年美國伊利諾 大學理學士,六八 年獲密西根大學頒 授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加入中文大學 化學系服務。 蘇叔平為化學系敎授,一九六三年 畢業於香港大學,獲理學士學位,一九六 四年獲特別榮譽理學士學位。隨後往加拿 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深造,六九年取得哲學 博士學位,旋即受聘於中大化學系。 中文大學校刊 一九九九年秋•冬 34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