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Coverage

  • 微軟亞研院:物聯網成新潮流

    Media: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研究在九龍東發展「聰明城市」,據悉將利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改善交通,例如推出設有感應器的智能交通燈,縮短行人等候時間。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指出,物聯網已變成新潮流,香港可仿效北京及深圳等地的應用方式以提升效率:「好像北京機場有五萬個鏡頭,靠人看會累會看漏。電腦就可以發現地下有灘水,要擦一擦,免得路人跌倒。」
  • 港物聯網潛力大 醫療交通跑出

    Media: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物聯網一詞紅遍全球,無論是你手上的智慧手環,還是於施政報告中提出的「聰明城市」,物聯網都是關鍵。電腦不再只是輔助工具,更是你的交心對象;要出外走一圈,電腦即化身私人助理,推介空氣質素最佳的路綫。
  • 「達芬奇」欠現場感 「醫輔」機械人勝一籌

    Media: Wen Wei Po
    部分大型醫院會採用「達芬奇機械臂手術系統」,讓醫生施行不同類型微創手術,帶來更精確、靈活的操作,然而,該系統也存在成本高、手術時間長、操作訓練需時等問題。劉雲輝直言,有部分前線醫生更反映,系統需要以遙距操控進行手術,欠缺對病人的現場觸覺及細微的手術質感,或影響臨床判斷及手術質量,「所以不少醫生慢慢發現到,小型的醫療輔助機械人可以是另一新方向。」他指醫療輔助機械人可節省醫生人手提升效率,但操刀權仍由主刀醫生直接負責,讓手術能更人性化,加上易於操作且成本低廉,可望為大中小醫院打開一道更廣泛應用的新窗口。
  • 港產醫用機械人 試用期後急「退休」

    Media: Wen Wei Po
    相對工業機械人,醫療機械人在全球的發展較為緩慢。上世紀80年代中期,科學家研發了首部用於檢測腦部的機械人「PUMA 560」,為機械人在醫學界的應用打開序幕。而隨後在上世紀90年代末推出的「達芬奇機械臂手術系統」(Da Vinci Surgical System),更是至今最成功的醫療機械人系統,並設有不少相應的改進版本,包括香港、內地及世界各地不少大型醫院均有引入。作為機械人專家的劉雲輝表示,涉及人體安全的醫療機械設備,自動化認證的過程需時,故多年來有關領域只能相對緩慢地發展。
  • 形態仿似微生物 靶向治療克頑疾「微米」送藥除百病

    Media: Wen Wei Po
    機械人(Robotics)被視為跨學科先進技術的精粹,當中所包括的範疇極廣,除了一般人心目中充滿「金屬味」或有着「人形」外貌的機械外,擁有特殊微型結構、能進入身體發揮功能的小點,也是學界熱門的「微型機械人(Microrobots)」科研領域。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參考大自然智慧,按照微生物游動時的形態,成功研發出直徑不足頭髮十分一、肉眼難見的嶄新「螺旋狀微型機械人」。微不可見的機械人,通過外在磁力系統操控,能夠在人體內經血液穿梭於不同器官間,將藥物送達進行多種疾病的靶向治療,包括癌症、中風、視網膜退化等。團隊並正專注研究「群體操控」,控制數以萬計的機械人精準地到達目的地,提高送藥及治療成效。
  • 恐免疫系統「誤襲」 跨學科解難題

    Media: Wen Wei Po
    人體免疫系統具偵測功能,能夠辨識非自體物質,一旦發現外來病原便會加以消滅或排除,不過,那對於要深入體內發揮功能的微型機械人技術來說,卻是非常重大的挑戰。張立表示,要保護「微型機械人」避免受到免疫系統攻擊,需要結合機械工程、生命科學及臨床醫學等專科知識,經過多學科的交叉研究解開難題。
  • 「醫生」穿腸過 藥物體內留

    Media: Wen Wei Po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已有科學家提出「將外科醫生吞下去」的概念,意指把細小的機械人置入病人體內,代替醫療機器和外科手術,穿越體內器官、腸道進行探索,並診斷病痛等。經過科學界數十年努力不懈地研究,在2001年終於發明了膠囊式內窺鏡,藥丸般大小的無線攝錄機被吞服後,能夠穿梭於腸胃、食道間,拍攝細緻的照片,方便醫生看診。有關技術至今獲醫學界廣泛應用。
  • 「納米級」難尋蹤 非越小越好

    Media: Wen Wei Po
    「微型機械人」以肉眼難見的大小,於人體內的血管、腸胃游走,發揮不同功能,但其體積是否越小越好呢?對此張立直言,部分人確實存有類似的誤解,但他表明,以目前的醫療成像技術,難以追蹤人體內細至納米級的「微型機械人」,所以具潛在風險,強調機械人始終應取決於其應用,按需要設計合適的大小。
  • 中大生碳纖維 研無人駕駛直升機 具抗彎曲能力跟教授做研究

    Media: Sing Tao Daily
    工程學一向予人實務的感覺,中文大學工程學院更開設「本科生暑期研究習作計畫」,讓有興趣從事研究及擬於本科畢業後修讀研究院課程的學生,在教授的領導下進行專題研究習作。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碩士一年級生葉俊華是其中一名參與計畫的學生,兩年前研發無人駕駛直升機,雖然經歷過無數晚的通宵,但成功利用碳纖維和蜂巢板,增加機翼的抗彎曲能力。記者 曾愛芳
  • 黑客冒App開發者 盜個人資料

    Media: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在Facebook上,用家玩Candy Crush等遊戲前,須先授權應用程式(App)開發者,但原來這可以是黑客設下的陷阱。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