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泳課、與外婆飲早茶、到圖書館借書……這些看似簡單不過的童年生活瑣事,黎太的兒子如今都不能再參與。本年九月,政府下調「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至5歲後,受影響的不只是未接種疫苗的學童,還有他們的家長。堅拒接種的背後,他們如何面對接踵而至的難關?
記者|李曄 編輯|張凱元 攝影|李曄 張凱元
早在今年4月中、小學復課前,教育局宣布小學生須接種兩劑新冠疫苗,方能參與課後「非學術課外活動」;政府近日將疫苗通行證適用年齡下調至5歲,9月30日起5至11歲兒童須持疫苗通行證進出表列處所,如餐廳、體育館、泳池等。
打亂日常生活 失去活動機會
黎太育有兩名子女,分別為7歲的長子和1歲多的幼女。她認為現時政府提供的兩款疫苗均不是專為幼童而設,對自行稀釋的程序沒有信心,同時不希望受政策所影響而妄下決定,故未為兒子接種疫苗。
這個決定雖然釋除了黎太的顧慮,讀二年級的兒子卻要面對校園生活的連串變動。他就讀的小學今年10月計劃到烏溪沙青年新村旅行,未接種疫苗的他無法進入營地,只能留校自修。為避免兒子跟其他同學比較,黎太打算在當日為他請假,「眼白白看着其他人出外遊玩,自己卻要獨自留校,一定會失落」。除了這類一次性活動,兒子亦無法參與校內的足球班,原是學員的他,如今難以在課堂與志同道合的隊員見面,黎太笑言足球鞋也漸漸變成跑步鞋。
在校外,兒子也被禁止進入康文署轄下的公眾游泳池,剛報讀不足半年的私人泳班被迫停止。眼見兒子學懂踢水,能游半個泳池的距離,黎太對突如其來的「停課」感無奈,擔心兒子即使能在一、兩年後重返泳池,也難以追上原來的進度。她已為兒子購置冬季泳裝,如今所有游泳用品均不能派上用場。
每週六到訪公共圖書館,本來也是兒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黎太指兒子喜愛閱讀,總在圖書館待上一、兩個小時,「他每次都會一口氣借走(限額)最多八本的圖書」。惟現時他只能請家人代勞,或到書店選購。
替代活動代價不菲 望政府不再收緊政策
為了彌補兒子的損失,黎太積極為他尋找替代活動。不能游泳、踢足球,就由爸爸每隔一至兩星期,帶他到西九海濱長廊踏單車;不能在校內學鼓,就改報私人課堂;不能跟外婆飲早茶,就轉在家裡聚餐。一家大小為此奔波勞碌,需付更大筆金錢,以鼓班為例,校內一節費用僅須60多元,一節私人課收費400元,相距約5倍。
問及黎太預計能堅持多久,她心中亦無明確答案,惟一切會以子女的意願為先,若兒子無法忍受沒有疫苗通行證帶來的不便,而主動提出接種,她願意接受。黎太不認為政府會在短期內放寬措施,形容情況絕望,僅希望當局不要再收緊防疫措施。
打針現過敏反應 豁免書一紙難求
家長拒絕讓子女接種疫苗,還因為切實的健康因素。謝太7歲半的女兒自幼在接種水痘、破傷風等不同疫苗後,均會出現紅疹,痕癢得徹夜難眠。她去年接種噴鼻式流感疫苗後,更斷斷續續發燒兩星期,曾高燒達40多度,須兩度入院。多年的過敏反應,令謝太堅拒為女兒接種疫苗,「不敢用她的身體賭一把。」
7名私家醫生早前因涉嫌濫發「新冠疫苗接種醫學豁免證明書」(免針紙)被捕,風波影響下,申請免針紙難關重重。9月中旬,她曾為女兒向私家醫生索取免針紙,惟對方轉介她到公立醫院。但公立醫院的求診人數眾多,她在醫院管理局的流動應用程式「HA Go」上預約了逾一星期,卻仍然未能成功。
校內外活動大受影響 或因此移民
謝太的女兒就讀私立小學二年級,自一年級起於體育科選修網球課,惟學校沒有網球場,學生須到校外的九龍塘會上課,沒有疫苗通行證的她不能進入,被迫轉為留校跳繩。
作為香港兒童合唱團的團員,其訓練亦大受影響。謝太指女兒自小一起參與合唱團,登台表演時得到莫大的成功感,非常享受參與訓練。按照合唱團慣例,表演結束後,便會安排團員考核升上較高組別。然而,她所屬的分團借用校舍作練習場地,需出示疫苗通行證,謝太稱合唱團未為沒有接種疫苗的團員作任何特別安排,也沒有線上練習,她感嘆措施令女兒的努力付諸流水,無奈道:「沒有疫苗通行證,她又錯失一個機會。」
學習和課外活動受阻外,生日慶祝活動亦受牽連。謝太原本計劃在跳彈床遊樂場內,為10月生日的女兒舉辦生日派對,卻因不符疫苗通行證要求,被拒諸門外,令期盼已久的女兒大失所望。謝太表示「即使我的女兒接種了疫苗,其他獲邀的小朋友也可能沒有(接種)」。
謝太指疫苗通行證政策將問題轉嫁於兒童,迫父母帶他們接種疫苗。她亦批評政策直接影響幼童發展,慨嘆:「她(女兒)剛燃起一團火,找到想做的事時,卻被政策撲滅了」。她計劃靜觀情況一年,視乎政府會否放寬疫苗通行證的措施,再考慮會否移民,「想不到香港還有甚麼值得留戀了」。
小學積極調整活動安排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陳淑儀指,全校933名學生中約有200人未接種疫苗,為用盡半日制的課時,學校早在上學年實施「延後課」,將部分課外活動安排在最後一節課後立即舉行,至二時半才完結,只要學生未用膳或放學,仍算是上半天課,讓未接種疫苗的學生也能參與。陳淑儀指家長亦配合此安排,會準備食物讓子女在第二小息時先果腹,補充體力參與延後課,故暫未見有學生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12月的學校旅行將在營地舉行,陳淑儀指不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的學生將留校參與競技和遊戲。至於其他到訪指定場所的活動,例如參觀博物館,校方將為留校學生播放相關短片。她承認做法的確不及所有學生一同參與活動理想,「但是有(替代活動)總比沒有好」。
陳淑儀又坦言學生難免互相比較,惟未發現對未接種疫苗的同學構成明顯影響,「小學生其實都好簡單,只要有安排活動,無論場地是何處,他們都好開心、好滿足。」
剝奪兒童權益 倡以快測陰性證明代替打針
兒童權益委員會執行幹事黃惠玉表示,自9月中起,已接獲近2000名家長的求助,表示對為子女接種疫苗感擔憂,不少父母擔心未能為子女作出最佳決定,在電話向黃哭訴。黃指其中一名家長的孩子是癌症康復者,卻未能申請「免針紙」,故對應否帶子女接種疫苗感為難。
黃惠玉認為長達三年的疫情已對幼童的身心發展構成嚴重影響,拖慢學習進度。現時收緊疫苗通行證政策,令未接種疫苗的幼童不能進入表列處所,更是剝奪他們的學習權、身心發展權和遊戲權,她指《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清楚訂明「兒童擁有休閒及餘暇之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戲和娛樂活動之權利」。她擔心未接種疫苗的兒童,會因不能與同儕一起參與活動而被邊緣化,甚至產生情緒問題。
黃惠玉指現時會方工作艱難,只能擔任聆聽者的角色,未能切實地為家長解決問題。她建議政府設立熱線,收集意見並解答家長的疑難;主動接觸家長及其子女,了解他們的難處和情況;並容許未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的幼童,以當日的快速檢測證明進入表列處所,減低現行政策的傷害。
促取消疫苗通行證 教市民自覺邁向復常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曾於社交媒體直斥疫苗通行證「有違兒童的基本學習權和享有家庭生活權」,她接受本刊訪問時促政府將其適用年齡調回至12歲或以上。她認為家長大多出於愛錫子女,擔心疫苗影響子女健康,故欲靜觀其變,暫不接種實屬無可厚非,批評政府「為何不容許人擔心?」她又質疑政府在疫情相對回落時推行措施的用意,「如果是2、3月高峰的時候(推行)我明白,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
江玉歡指疫苗通行證的相關條款列明在第599L章《預防及控制疾病(疫苗通行證)規例》內,並設「日落條款」,規例將於2022年12月31日午夜失效,若政府欲延續相關規例,必須通過立法會,她表明「一定反對」。她認為除非屆時疫情嚴重反彈,否則必須取消疫苗通行證,並透過鼓勵市民接種疫苗和按需要進行快速檢測,令社會恢復正常,「我希望鼓勵市民自覺,而非強迫,政府應透過疫情教導市民,自覺地保護自己和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