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商場私有化──還有甚麼可以留下?

 文:早泄

 

我們對街市的想像

 街市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對於一個主婦,街市是一個取得當日煮餸靈感,搜羅新鮮食材,以及和老板講價的地方;對於一個小朋友,街市可能是一個很骯髒,到處都是水漬和腥味的地方;對於一個青年,街市可能只不過是一個過時的產物,超市已經取代街市,成為他們買餸的地方。

 

 街市仍有它的歷史使命,相信我們亦不會認為街市會在短時間消失。但領匯對於街市只有商業化的想像,街市就是要被淘汰的地方。它的種種行動都透示着這種想像。街市說不定就在領匯的管理下不斷被打壓,直至耗盡它的壽命為止。今次到黃大仙中心街市訪問,更覺得街市正被領匯糟塌,以至失去它原有的活力。

 瘋狂加租的日子:加速淘汰街販過程

  領匯在旗下商場及街市不斷加租已街知巷聞。最近一年,相關的新聞已不下好幾宗。而在黃大仙中心街市,加租同樣不能避免。

 

  凍肉檔老闆表示,每次領匯在續約時都會加租,而且只簽短約,通常兩年。而每次加租的幅度都起碼一成,如果舖位夠靚,隨時加得更多。其他街市的加幅比黃大仙更為嚴重。好像沙田愉翠苑愉翠街市,十多個商戶被承包商瘋狂加租三倍,黃大仙樂富街市租金亦加逾一倍。

 

  領匯在上市前信誓旦旦地說會顧慮當地居民的利益。但事實是領匯上市後便不斷加租。領匯將人流增加作為加租理據,向商戶收取更高租金,但大財團的成本比起小商戶實在少太多了。對大財團來說,它可以靠 其他連鎖店分擔成本,而小商戶則不可能。例如加一萬元租,對大財團一萬濕濕碎,但街坊生意就是一個巨大數字。

 

  有人會話:這是資本主社會,汰弱留強,有什麼不對?但試想,為何當初屋邨商場會給予公屋居民投標做生意?其實是給予居民自食其力的機會,亦可以提供較廉價的商品給予當地居民。從人情味來說,街坊生意比連鎖店更能維繫當地的社交生活,將居民們緊緊扣連在一起。

 

  領匯昂貴租金使整個商場陷入一種純粹商業競爭,而缺乏其他為整個當地社區所需的因素考慮。結果只餘下冷冰冰的商場,沒有一點可供回憶的資產。

 

街市面臨滅亡──領匯對街市的策略

  筆者親身經歷黃大仙商場改朝換代。商場變美變大,而街市卻遭冷待,面積被縮細以擴展商場。當年曾經非常熱鬧的街市變得沉寂。為何街市會有如此巨大轉變?

 

  「商場來往街市間,一個清晰的路標都無,十個逛商場的人都無一兩個知道有一間街市係商場隔離,有X用。」凍肉檔老闆如是說。

 

  附近的菜檔老闆補充道:「以前個街市不知幾大,又多街坊黎,成日逼爆街市。依家?到十點鐘都可以無咩人買餸。」

 

   究竟街市有什麼東西令領匯管理層如此討厭街市?連基本的路標都不弄一個,還要將部份街市面積用來建一條長長的冷巷和一間公廁?不止是黃大仙中心街市,柴灣興華街市更被領匯收回建一個大型超市。街市真的要在香港消失嗎?超市真的可以取代街市的位置?

 

然而,更重要的還是人與人間深厚的關係。家母正是其中一個街販,她在街市做了七八年,早已有一班熟客。有時沒有太多人逛街市時便和街坊打牙齩,熟客買餸時計便宜點,連街坊有多少個孩子,他們長到多大都知道。這些東西是可以被其他東西取代嗎?

 

政府將市民的資產和交流賤賣

 

政府將我們的資產賤賣時,只會想到庫房增漲多少,從沒有想過會有其他成本是不能被量化。私有化後,領匯從沒有為自己對公屋居民的特殊性做過任何除商業外的思考。公屋商場變成消費主義產物,但沒有一點內涵。街市被當成過時商品,隨便規劃。我們的集體回憶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被粗暴地奪去,只餘下無益的渣滓。

 

我們要將自己的東西要回,不論是反對私有化,重購領匯商場,還是罷租等等。誰能忍氣吞聲地看着自己的資產被他人任意販賣。只有繼續抗爭,才有重奪經濟自主權的一天。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