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幾何

看了中大學生報對於中大雙語政策的批駁,感到十分詫異,我也看過中大的雙語策略報告,其中並未偏廢中文,而是強調中英雙語並重,在中西文化加速融合的今天,這對於提高中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是十分有幫助的。

作為內地生,我感覺的是,中大的英語課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如今香港的大學去內地招生,首要的賣點就是其中西文化的交匯和國際化的教學體系,如果只有中文教學和一幫香港本地人在上課,何談國際化,連大陸學生恐怕都吸引不了,又何談匯聚全球智慧?

在課堂上,一些香港本地生的英語甚至表現得不如內地生,香港人是不是應該反省下,長遠下去,香港的競爭力何在?難道中大只想吸引會說粵語的廣東學生?

在內地,很多高校都在盡力推出一些雙語課程,並大力吸引國際交流學生,因為過去曾封閉、現在正處於高速發展的中國,更明白英語對於中國內地走向世界的意義所在,國際化的語言背後,是國際化的視野和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碰撞所產生的火花。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頭號強國,靠的就是他匯聚全球智慧的能力。

真正能夠擔當起傳承中華文化重任的人,應該是一個既精通中國文化,又具有國際觀和全球化溝通能力的人。

編輯回應:這同學跟坦蕩的投稿不約而同地就中大的語文教育給予各自寶貴的觀察和意見。在我看來,教學質素才是教學語言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當中牽涉的不單是科目的特性,還有師生交流等因素。如果一大群中國學生跟中國老師要用二流的外語交流,當然會影響溝通,甚至學習學習的質素。「二流」不是因為發音等的東西,而是因為沒有了語言使用習慣背後的一大堆文化和經驗。此實為母語跟外語的最根本分別。我相信,把教學質素這個因素想好,才應該再談教學語言在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吸引國際學生方面可否擔當甚麼樣的角色。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