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動向

傳承有道——專訪聯合書院新管理團隊

專訪嘉賓:
副院長兼輔導長黃至生教授
副院長兼通識教育主任李鴻基教授
副院長鄧思頴教授
副輔導長張嘉儀女士
副通識教育主任梁德華博士

撰文: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吳家怡博士(05/中文)

五位書院管理團隊成員皆已服務書院多年,這次我們邀請了副院長兼輔導長黃至生教授、副院長兼通識教育主任李鴻基教授、副院長鄧思頴教授、副輔導長張嘉儀女士、副通識教育主任梁德華博士,與我們細說他們的聯合故事。

與聯合的淵源

李鴻基教授原是新亞書院畢業生,97年回校工作時由人事處直接分配書院,自此與聯合結緣。「回來工作後不久,前院長余濟美教授帶我去書院定期舉辦的週五書院午餐,當時書院送了我一條書院的紅領帶,至今我仍經常戴著,這可是絕版的!聯合給我的印象與我讀書時在新亞很不一樣:新亞著重傳統及中國文化,而聯合則較有活力、前衛,無論在氣氛、環境、學習上都很有時代感。」

黃至生教授於1990年入讀中大醫學院。他參加迎新營時認識了親切友善的聯合師兄姐,感受到聯合就像個大家庭,就此加入成為一份子。「聯合人學習認真,做事有熱情,彼此關顧,是個happy family。」黃教授於2005年回校工作時已可自選書院,就再次選擇了聯合。他認為聯合人很團結,希望這種文化可以延續下去。

鄧思頴教授於2010年加入中大工作,因聯合書院包容的精神以及自由創新的風格,便於九所書院中選擇了聯合為所屬書院。「聯合雖有悠久的歷史,卻沒有包袱,反而有勇於突破的精神。這些年來我深深感受到書院既有傳承,也能開創的特色,無論在學生或老師的層面都能體現。」

張嘉儀女士1998年入讀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聽其好友的哥哥推薦說聯合週會少校園美,便從善如流!「書院很支持體育活動,全年校隊比賽過後,院長會宴請同學。當時體育部有多位校友捐贈的大獎盃,若你某項目連續三年奪冠就頒給你,我也有幸領走了女子100米及女子跳遠的,這是很好的回憶。」 回中大工作後,體育部老師要平均分配書院,無法自選。「我回來是接一位逸夫的田徑隊教練,就給分到了逸夫。一年後有同事退休有些調動,我就馬上申請回聯合,這是命運的安排,我還以為一世都無法回來呢!」

梁德華博士由2002年起入讀中大。「那時是在迎新營選書院的,我組媽是聯合人,她的影響是其一,週會相對少也是考慮。更重要的是聯合的老師很親切,其中影響我最深的是張雙慶教授。當時我是中文系會主席,跟張教授說需要宣傳,他就跟我握手說他是聯合的老師,讓我有甚麼要幫忙的都儘管說。當年的老師一般較嚴肅,師生間較有距離,但張教授就完全沒有。回來工作我也毫不猶豫選了聯合,那時余院長也送了我一條新版的紅領帶!這是對新同事很有力的歡迎,讓人很容易產生歸屬感。接觸書院的工作,讓我更感受到書院溫馨親切的文化。」

學生事務工作計劃

黃教授透露書院正籌備一個新計劃,幫助同學進一步發展潛能,其中會包括一對一的師友輔導。「如果優秀的同學想有更理想的發展,我們希望能為他們安排城中著名領袖或社會賢達與他們建立一對一的師友配對,讓同學可以得到師長的關顧及輔導,並更深入地隨師長學習,拓闊眼界。」

黃教授笑謂,例如,以往他讀醫,只須熟記主修的專業知識,但隨著經驗學習、非傳統教育的開展,書院鼓勵同學拓展其他能力。「新計劃的第二點是希望有資源讓同學到外地交流甚至實習,跳出在香港學習的框框。第三是希望同學能服務有需要的群體,如果他們有意在香港發起社會服務,書院也希望有資源支持。第四是訓練學生成為全球領袖。新計劃希望涵蓋以上四點,我們銳意培養聯合出類拔萃的學生成為社會上獨當一面的領袖。」

聯合去年新設立了副輔導長一職,可見對學生工作的重視。張女士舉例:「之前同學較多上網課,現在能回校,書院就會多舉辦體育活動,讓大家走出課室和宿舍,多與同學相處。書院又持續舉辦各類雕刻、水彩畫、情緒關顧等活動,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院長也會安排下午茶敘,讓管理團隊更了解同學的情況及需要。」訪問當天,書院管理團隊就與各宿舍及走讀生舍堂學生相聚,十一月中也有跟九所書院精英賽的冠軍隊伍——聯合男女排及女子游泳隊的聚會。

通識教育目標

聯合通識的獨特處,在於服務精神的培養及啟導。李教授指書院向來重視通識教育,抱持非形式教育的理念,以全人發展為目標,圍繞明德新民的精神設計課程。他憶述:「我有幸由前通識教育主任關海山教授帶我做通識教育,跟著他,我學到很多處理問題的方式,而且很幸運我們通識教育辦公室有很多熱心的同事,George林偉源先生從事通識教育多年,我有很多事情也要請教他。」

李教授點明聯合通識以服務學習為主,就如與社工、政政等不同學系合作設計的二、三年級選修課「社會服務:參與及反思」和「公共事務:參與及反思」等。「只是很可惜書通僅佔六學分,要以此達致全人教育很困難。聯合通識很受歡迎,例如與童軍總會合作的『實踐領導才能』,為大專界首創的學分領袖課程。又如『巴格斯:葡萄酒之旅』,講授西方文化中很重要的餐酒與餐桌禮儀,亦會談及酒與歷史文化、藝術、經濟等議題,開拓學生視野。我們更有『社會創新:社會企業與需求』課程,促進學生了解社會需求,培養創新思維,以解決社會問題、服務他人。」

服務學習元素,雖是聯合通識的特點,卻也是日後的挑戰。大學要求2024年起,新入學的同學必修至少一學分帶服務學習元素的書通。李教授續說:「這是九所書院都要做的事,市場競爭突然變大,聯合一屆約有八百名學生,我們正不斷努力協調,這是個大工程。我們更要慎思如何引發同學回饋社會幫助他人的心,在過程中同學不覺被逼、非為學分而做,而能體驗施比受更有福,藉著服務學習有所成長。我們希望明年先小規模試試以便及時微調。」

梁博士補充:「校方的新政策有很多持份者。首先書院的課程設計要符合校方預期。這是必修課程,規劃的難度很高,例如課程早段我們希望介紹服務學習的理論,中段則就校方預期的服務時數安排服務機會,而校外機構又能否在這背景下提供相應的服務安排?數月來我們與不同的NGO(非政府組織)、社企、慈善團體等接洽,以解釋我們的理念。第二是我們如何可將它融入聯合的特色?書通的重要在於可直接推廣書院的精神及文化,兩者能如何結合?第三是同學的預期,如何讓同學修畢這課程後獲益?希望磨合這種種後所推出的新課程,能讓書院、服務機構、同學都有所得,這是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

策略發展新方向

鄧教授謂聯合書院創立六十六年,所涉事務甚多。「這數月間我感受到書院工作既繁重,亦充滿活力。院長很有心,對書院的整體發展有很多想法,我很高興能在這團隊中與多位熱心的同仁共事。組成書院的重要群體,除了學生,還有老師。剛才梁博士所說的送領帶一事,雖然看似很小的事情,卻足以體現書院對老師的關懷。由此可見,未來我們應多了解老師的需要並提供支援。這學期我們開始邀請不同學系的書院聯絡人溝通,這是很重要的團隊力量。書院聯絡人對學生、同系老師有充分的了解,同時跟書院管理團隊保持溝通,藉此搭建很好的橋樑,我們可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人才就是寶庫。今年我們也邀請了資深書院導師回來書院聚舊,既可向他們介紹書院的發展,也可聽取他們的經驗,對書院很有幫助。

而更重要的是大學現有九所書院,我們如何加強宣傳及聯絡,向準備填報所屬書院的新入職同事介紹聯合的制度與特色?書院事務很多,這是其一,希望努力不懈,讓書院有更活力的發展。」

對書院學生與校友的贈言

黃教授感嘆:「大家都很忙,學生要讀書上莊,同事要兼顧教研,校友也有自己的工作,但仍希望大家能多點回來Reunion,例如院慶時就可與各同學、同事、校友溫馨共聚。聯合於我始終是『Family』這字,大家多抽空回來,我們就可凝聚。」

張女士希望同學可以在美麗的聯合校園享受學習及與同學相處:「這些體驗很寶貴,不復再。其實週末很多校友會與家人回來,在聯合草地鋪墊草蓆,享受美好的下午。固然很歡迎校友回來參與正式活動或回饋書院,但有時自己一人回來走走也不錯。聯合校友的連結很緊密,甚至走讀生舍堂也有舍堂校友會,很厲害。期待能連繫不同的校友,有聯繫才能一直傳承。」

李教授笑說:「大家常說UC最強,我很贊同。聯合同學無論在學業或體育運動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希望同學除了在繁重的學業中力求上進,也別忘了關顧健康,多做運動。另外希望校友多點回來,感受校園的靈氣,大家在這裡都有很多回憶。」

梁博士祝願同學可以好好享受大學生活:「四年大學生活很難得,工作後再要自主地決定甚麼有時並不容易,希望同學無論是學業上或有甚麼計劃都詳加規劃、善用時間。如果大家回校,則可多點留意校園的變化。我的年代尚未有陳宿,如今兩年後則會有蔡宿,校園不斷變化,不同時候回來我們對書院的感覺會歷久彌新,既親切,又有新變。」

鄧教授謂:「聯合精神是自由、包容,希望校友、師生,都抱著開放的心,以此凝聚在一起。在自由的環境中,特別寄望同學謹記院歌所言:『時止則止,時行則行』,了解當中涵義,思考如何好好學習,身體力行,對將來生活或工作都會有更大幫助,這就是書院學習最寶貴之處。」

教育本是薪火相傳,書院管理團隊弘敷教澤,春風化雨,相信聯合的優良傳統將能繼續延綿,廣惠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