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口談實錄

勇於迎變的陳偉儀院長

<em>(Photos by ISO Staff)</em>

陳偉儀教授
敬文書院院長
生物醫學學院院長

 

四十多年的事業生涯裏,有哪些轉捩點?

我自1974年中大畢業到美國,從事教研三十多年,惟很少從事行政。2009年從美國回港加入中大,協助成立生物醫學學院,牽涉大量行政管理工作,是很大的轉變。此外,在美國我除了督導研究生外,也在醫學院授課,但是那些學生都已唸完學士,年紀較本科生大,也較成熟。今年1月1日出任敬文書院院長,面對的是二十歲不到、來自各個科系的學生,也是新鮮的經驗。

在美國已有喬治城大學的終身教席,也帶領美國國家衛生局研究所團隊的工作,為何願意回港出掌中大生物醫學學院?

成立生物醫學學院並不容易,一來這學科在香港比較新興,二來要把解剖學系、生物化學系、藥理學系及生理學系合併重組,無論人事、管理都不易討好。我一直都有為中大擔任校外考試委員,認識大學狀況,且又是校友,相信這是大學屬意於我的部分原因。個人考慮是我赴美之時,香港經濟還未起飛,其後發展神速。我就像其他旅居海外的港人一樣,遺憾不能躬逢其盛,貢獻其中。輔助母校成立新學院正好讓我圓願。

甚麼原因令你決定落戶敬文?

我對敬文書院本來認識不深,後得悉朱敬文博士的仁風善行,十分感佩。朱博士是實業家,談不上首富。但從十八歲起,雖然當時他還是一名學徒,便萌生以助學儲材為人生目標。其後,生活較為安定,便資助本港和內地的清貧子弟留學。他除了支付機票和兩年學費,還親身把學生帶到美國,看着他們在寄宿家庭安頓下來,教他們找兼職,半工讀應付食宿和雜用。到了第三年,學生便須憑突出的學業成績考進好大學。幫助學生起步而不過分呵護,是何等獨特睿智的遠見。書院以這樣一個人物命名,期以貫徹其理想,這份理念深深打動了我。

那麼,敬文書院如何秉承朱敬文博士的精神?

提到敬文,有人跟我說書院立在校園西陲,好像比較偏遠,而且財政方面,給人的印象是不怎麽豐裕。我的觀察則不一樣,我認為書院在校園自成一角,頗利凝聚。至於書院的運作,敬文一向以儉為本,十年來承蒙持着相同教育理念的書院友好慷慨資助,書院亦善用資源,發揚中文大學的書院特色,細緻地關顧同學的發展,設立不同用途的獎助學金,並且舉辦或資助學生參與各項文體活動,再者,書院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與教授,一絲不苟。書院以其命名的朱敬文老先生,不就是以克勤創業,克儉助人,而改寫了眾多獎學金受惠學子一生的命運嗎?今天的敬文書院,正在努力發揚朱博士的教育理念及精神。

你認為剛滿十歲的敬文書院是否已發展出獨有的院風?

在創院院長楊綱凱教授的領導下,書院在其願景涵蓋的「四項特色」──親切融和(intimate)、多元文化(international)、崇尚知識(intellectual)、投入社群(involved)──均大有發揮。我們有三百學生,除院長、副院長兼輔導長、舍監和幾位宿舍導師外,還有三十多位積極參與的老師,師生比例高,關係也密切,楊教授甚至能叫得出每位學生的名字。超過三分一學生來自外地,包括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意大利、澳洲、奧地利等,還有比較冷門的吉爾吉斯,確能締造出多元文化交流的環境。副院長兼輔導長區國強教授為擴濶學生的文藝認知,設立了鼓勵欣賞和參與音樂戲劇舞蹈等活動的資助計劃。書院與大圍的保良局朱敬文中學關係密切,同學每年都為該校的學生舉辦夏令營,這只是眾多社群服務中的一環。

將會怎樣領導敬文邁進未來?

未來希望再加強培養學生對書院的歸屬感,並提高非本地生在書院活動和學生組織的參與。最理想是能令外地生認定敬文是他們在香港的「家」,在這兒感到賓至如歸。當然我們也會積極增加學生外出學習實習的機會。我將廣邀各界專業人士來演講,用活潑手法帶領學生打開各種新知的大門。我們還致力善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加強社會服務,例如每週一兩晚開放書院,由學生解答中學生的功課疑難,甚至教導他們規劃學業。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02期(2017年9月)

標籤
陳偉儀 敬文書院 書院院長 生物醫學學院 醫學院 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