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
青春是心情的一種狀況。
青春不是柔美的膝,
朱紅的唇,
粉嫩的面龐。
青春是鮮明的情感,
豐富的想像,
向上的願望,
像泉水一樣的清冽與激揚。
……
陳之藩教授的妻子童元方教授,有一次在中大翻譯系的活動中朗讀伍立曼(Samuel Ullman)的詩‘Youth’的中譯〈青春〉,說是陳教授的譯筆,在座許多人才知道陳之藩譯詩譯得那麼出色。
現在的大學強調培養兼具人文和專業素養的人才,陳教授就是融會科學與人文的典範,本行是電機工程,卻熱愛寫作,並以散文享譽華人世界,他的《旅美小簡》、《在春風裡》、《劍河倒影》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他以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筆觸,論科技談文學記人情道世事,詩詞歌賦軼聞故事隨手拈來,字裏行間又處處流露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此外,他還擅長翻譯,英詩譯作輯成《蔚藍的天》一書。正如中大翻譯系研究教授黃國彬所說:「能出入於科學與文學之間而無窒礙的作家少之又少,陳之藩教授是其中之一。在我看來,他是稀有的『雙棲奇才』。」
出掌電子學系
陳之藩教授在1977年應聘到中大出任電子學系講座教授及系主任,直至1985年初。現任中大副校長程伯中教授在1984年加入電子學系,他回憶最初見到陳教授的趣事:「我剛上任第一天去見陳教授,當時電子學系在科學館北座,經過系辦公室後就是系主任的房間。我去到,站在他房間門口,明明約好時間,為甚麼看不見人?其他同事也說他在啊。但我就是見不到他。原來他的桌子堆滿書本紙張雜物,很亂的。他人就躲在後面,被擋住都看不見了。」
程教授說陳教授的思考方式很獨特,他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下午去找他,見到他房門打開就敲門,然後就聽到他說:『伯中,你為甚麼敲我的門把我吵醒?』我說:『我不知道你在睡覺啊。』他說:『我已經特地把門打開。』我說:『一般人休息是會把門關起來。』他答:『我把門打開,讓人家見到我在睡覺,就不會來吵我。』」
正是由於這位系主任思考獨特,電子學系有許多開風氣之先之舉。程教授舉例:「今天我們常說科技轉移,就是把大學做出的學術研究供給工業界使用。當年香港一個相當成功的例子,就是在中文大學電子學系。那時候有兩三位老師掌握最新的液晶體科技,陳教授就為這些同事提供很大的空間,讓他們把理論變成實踐,創立一家相當成功的科技公司。」當時大學尚沒有科技轉移政策,這種「老師下海」的做法如果要規管,是可以管得很死。但陳之藩教授鼓勵同仁做出有用的研究,影響社會。程教授說:「他在這方面看得很遠。」
此外,陳教授任內開設電子學博士課程,是中大最早的博士課程之一,中大第一個博士生就是由他擔任指導老師。2002年陳教授重回中大,出任電子工程學系名譽教授。
以香港為家
從中國大陸飄泊到台灣、美國、英國的陳教授,晚年定居香港。2012年1月底,陳教授與童元方教授曾回台北過農曆新年,童教授回憶說:「我們待在他台北的家,可是他就一直問:『我們甚麼時候回家?』」可見香港這個他曾形容為「未到之前,並不想來;可是到過之後,就不想離開的地方」,已經成了他最眷戀的家。今年2月25日,已回到香港的陳之藩教授,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溘然長逝。心情悲痛的童教授寫下幾句話,想向陳教授說:「感謝你的信任,這樣將身心託付。感謝你的勇敢,改變了我的一生。感謝你的愛情,我這輩子才沒有白活。」
今年1月14日,抱病在身的陳教授仍堅持回校,在童元方教授陪同下,出席由中大聯合書院、工程學院及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合辦的「雲淡風輕——陳之藩教授文物特展」開幕儀式。這個為表揚陳教授的貢獻和文學成就的展覽,現於聯合書院胡忠多媒體圖書館二樓舉行,展期至2012年4月13日。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陳教授小時候背《千家詩》,第一首就是這首〈春日偶成〉。這位如春風吹拂過文壇的文學家,輕輕的吹來,現在又輕輕的去了。
社交網路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