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捉鬼敢死隊》裏有令人莞爾的圖書館一幕:主角彼得大着膽子向在書架前專心閱讀的幽靈打招呼,幽靈回過頭來,不是露出青面獠牙,而是豎起食指,撮唇給他一聲「噓──」。圖書館就是書海浩瀚、安靜嚴肅的學術殿堂,用者各自埋首書本追求知識。這形象根深蒂固,無怪乎幽靈也恪守這陽間的規矩。
然而,學習模式經歷範式轉移,除了面對面傳授知識,同儕之間討論協作、透過互動而激發新意念,變得愈加重要。求知的媒界不再局限於書本,而擴展至五花八門的圖書館電子資源,由此亦導致手提電腦或平板電腦作為學習工具的普及。圖書館的建設模式和服務當然也得隨着時代步伐,相應調適。
踏進2012至13學年,大學圖書館地庫的「進學園」呈現了圖書館的新形象:寬敞愜意、光線充足,舉目是從惠園水池下透的粼粼波光,還有色彩奪目的椅子,學生三五成群,討論自習,悠然自得。
面積二千平方米的「進學園」和專予教研人員和研究生使用的「研究共享空間」,是圖書館擴建工程計劃中的兩個新增區域,連同由圖書館和資訊科技服務處共同管理、設於下校園伍何曼原樓的「學習共享空間」,中大校園共多了三處學生研習的理想場地。
以上三處的設計配合現今主要的學習模式,共通特點是桌椅可自由組合,方便不同人數的小組討論,設有LED屏幕的研討室供學生借用,又提供大量充電插座,讓學生自攜的流動電子產品能持續上網,與外界連繫。
大學圖書館高級助理館長劉麗芝稱,乘着書籍電子化這世界大趨勢,圖書館方能騰出更多的溫習空間,再加上另一有利條件──因應「3+3+4」新學制而要擴建圖書館,不啻創造了引入嶄新概念和設計的契機,讓圖書館得以新姿態實踐「配合大學課程,為師生提供教學、研究及發展所需的資源及服務」的使命。建築師花了不少心思,將新構思滲進擴建工程的整體設計中。
進學園和學習共享空間去年11月起二十四小時開放,數據顯示在考試高峰期,半夜時分最多有近四百人使用進學園;至於學習共享空間,午夜時甚至有同學需要席地而坐。
進學 博文
「進學園」、「博文徑」意義雋永,是圖書館同事參考古籍的力作。
進學園──進學,取自《禮記‧學記》,記載了「進學之道」,即增進學問的方法;而韓愈的〈進學解〉則論到求學乃「業精於勤,荒於嬉。」
博文徑──在屈原的〈離騷〉中,提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指追尋真理的路很漫長;長桌綿延前進,仿如一條求真之徑,而博文則是取自中大校訓「博文約禮」。
社交網路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