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蕾博士畢業於中文大學,先後取得中國語言及文學文學士學位,其後再獲性別研究哲學碩士及博士學位。陳博士酷愛粵劇,工生角,更自組劇團。去年8月在崇基學院六十周年院慶活動《紫釵記》中,她即擔綱演出「李益」一角。
你是怎樣喜歡上粵劇的?
那要從小六的一個晚上說起,由於不想睡覺,跟着媽媽看《歡樂滿東華》,發覺熒幕上的折子戲真的很吸引,原來有一樣東西是可以結合了舞蹈、歌唱和演戲。一下子便愛上了,立即錄映下來,翌日放學後即重看。之後開始到影視店租粵劇影碟回來學着做。中二時,得知有粵劇學校,便瞞着家裏,問表姐借錢,每星期日去學戲。逢周日外出的謊話撒不了多久便露餡了,隨即在家中上演了一齣「大龍鳳」。後來,父母還是讓我去學戲,不過其後要專心唸書,從中四開始便沒再學了,我本也以為與粵劇緣盡於此。
愛粵劇與選擇中大的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可有關係?
自小二便對中文有興趣,又得知中大有一個粵劇興趣小組,自然首選中大,正是一舉兩得。可是,入學後才發覺那小組已經解散了,好不失望。其時音樂系陳守仁教授主持了一個粵劇研究計劃,反正都是與粵劇有關,我主動申請當義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音樂系又和八和會館合辦了粵劇培訓班,惟是家中經濟欠佳,難再支付學費,準備放棄之際,陳教授得知我的困難,慷慨借錢給我交學費,又讓我在粵劇研究計劃當工讀生作償。我因而與粵劇重新結緣,一直學了六年。
為何大學畢業後會修讀性別研究碩士和博士課程?
主要為了思考何謂性別,以處理生活中的困憂。記得我曾兩次被人說會「變態」,一次是說進入單一性別學校很容易變態,一次是說我打扮不像女生,長此下去,很容易「變態」。再說,繼續唸書,可一邊學戲,何樂而不為。
對妳而言,粵劇的意義是甚麼?
可以說沒有粵劇,我便甚麼也不是。由對粵劇的喜愛,開闢了一條道路,一路走來,認識了不同的人,不但傳授藝術,亦給我上了一門門人生課,眼界大開。每當放浪形骸之際,背後總有粵劇在提醒和鞭策自己。其實我是很怕與人接觸的,談戲論藝,使我沒有那麼害怕接觸陌生人。故此,粵劇給我帶來很大轉變,是恩賜,也成為我的生活一部分,也可說是「依歸」。
是否因為身高178厘米,故選擇生角?
初時學戲是沒有分生和旦的,不過很快便分了行當,很幸運,老師的安排正合我意。一般來說旦角人物較為突出,而生角是烘托旦角,但我就是喜歡這點。2002年,我和兩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組「月白戲臺」劇團,透過演出來實踐所學,並希望與後來者分享經驗。
現在「月白戲臺」的發展如何?,
月白是試驗場地,讓我們試着把好的東西移植過來,測試效果。是以,公演次數頂多是每年兩次,也不在乎票房、觀眾人數和反應,更專挑在小劇場公演。經過了七年,暫時停了下來,因為找不着方向,不知該再往哪裏去?經過演出《紫釵記》後,面對較大的觀眾群,收到意見說演來「過火」,頓覺必須回到舞台,感受演員與觀眾的關係,才能拿捏最恰當的寸度。日後我會多找機會演出。
社交網路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