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六物窺人

六物窺人——鍾一諾

公共衞生學者暨華語歌手細說成長足跡

我初生時穿的嬰兒衫

我在洛杉磯Valley Vista Hospital出生,在這醫院出生的嬰兒都有這件藍色衫,是我母親特地保留至今的「家傳之寶」。兒子André在今年夏天呱呱落地,我為他穿起自己的初生嬰兒衫,看着他,又望望自己的初生舊照,我感觸良多:這件衫除了意味着薪火相傳,也提醒我去思考該如何養育這小孩子。將來兒子有機會成為父親的話,我也希望他的下一代會穿上這件衫。

母親在旅行其間買的乳齒盒

每逢我的乳齒脫落,母親總會提醒我好好收藏,於是我儲在一個小藥樽內。每隻乳齒的所屬位置我都記得,不過當中有兩隻丟失了,因為脫落的時候剛好打噴嚏,不知乳齒飛了往何處。這些乳齒是我的成長印記,每一顆都蘊藏珍貴回憶,提醒自己在一個樂也融融的家庭長大。自從買了這個乳齒盒,我的乳齒便有了新的家,整齊地展示於此。我也會為兒子買一個乳齒盒,儲存他的童年回憶。

父親和我的珍藏版唱片

父母喜歡聽音樂和唱歌,對我薰陶不小,也打下了我的音樂根基。到卡拉OK店唱歌是我們的家庭活動之一。我們當年物色了一間有對外提供錄音服務的錄音室,父親很喜歡,於是在錄音室唱了幾首「飲歌」製成唱片(右),主要派給親友。Frank Sinatra、The Platters、林子祥張學友都是父親欣賞的歌手,他們的歌曲陪伴我成長。後來父親也鼓勵我灌錄唱片,把成長期的嗓子記錄下來,於是我灌錄了兩隻珍藏版唱片。中間的唱片〈Don’t Forget to Remember Me〉(我喜歡的Bee Gees樂隊有首歌叫〈Don’t Forget to Remember〉),我遠赴美國讀書前送贈親友,希望他們別忘了我。左邊是我第二隻唱片,在我入大學前錄的,唱Bee Gees、林子祥、張學友和陳奕迅的歌,聲音開始穩定下來,歌喉更好。我一向很有自信,覺得自己唱得不錯,但幾年後重聽自己的歌聲,才覺得以前的自己尚有進步空間。

這些音樂獎項是對我的音樂的認可,也是對我追求美和公義的提醒

在芸芸音樂獎項中,我最珍視的是香港基督徒音樂事工協會ACM歌唱大賽的冠軍獎盃(左)。出道前,我一直想有機會推出自己創作的作品,最好參加比賽提升知名度,那場比賽是全港基督徒歌唱比賽,經過一連串遴選,我奪得獨唱組冠軍,深受鼓舞;後來與哥哥組成「鍾氏兄弟」,獲得多個華語樂壇重要獎項,包括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組合」(中)和CASH金帆音樂獎的「CASH最佳歌曲」(右)。CASH金帆音樂獎由音樂人投票選出,例如潘源良鄭國江林夕等,在樂壇有一定地位。

我們第一張唱片《鐘聲》曾在HMV的爵士音樂榜中連續取得七星期冠軍。爵士音樂講求在既定框架內即興創作。爵士鋼琴手比爾·艾文斯(Bill Evans)死前致電歌手東尼·班奈特 (Tony Bennett),說道世界有兩件事最重要——愛和美,這一點我很同意:你精心畫畫、演奏或寫文章都是愛的表達,也是對美的追求。對我來說,美是一種公義,為何要追求美?因為我想世界更美好。

我的研究也一直有追求公義的向度。早前我和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團隊通過電話訪問收集數據,審視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的「健康不平等」,例如低收入家庭難以購買防疫物資,生計更受疫情和防疫措施影響。這種現象不單要指出窮人與富者的健康狀況有所差別,更提出一個倫理問題:這些差別可否解決?若可以而社會卻未有着力解決,便不符合公義原則了。

捉鬼敢死隊模型珍藏,有我最喜歡的標梅利(Bill Murray)和為食鬼

四歲時去美國探望舅父,當時舅父給我看《捉鬼敢死隊》的影碟,既新奇有趣又令我有點害怕,一看便愛上了。回港後,《閃電傳真機》開始播《捉鬼敢死隊》卡通片,我繼續追看,變成小粉絲。現時流行cosplay,我也訂了《捉鬼敢死隊》的衣飾穿上拍照。我十分喜歡荷里活喜劇演員標梅利,喜歡他即興的演戲風格,當年我更反覆看他的影片練英語。他主演的《偷天情緣》(英文片名為《Groundhog Day》)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他飾演的天氣預報員報道一年一度的土撥鼠日活動時陷入時間循環,每天都在重複2月2日的經歷,而且只有他知情。這齣電影引領我探索存在主義命題,既然每天都在重複而且很沉悶,何不活好每個當下,令每天過得有意思。我在美國讀書時建立了國際標梅利粉絲會,當年互聯網未盛行,我已為他建立了一個圖文並茂的網站,我還會特意去圖書館找1984年《捉鬼敢死隊》的影評,上載相關資料。Comedy Central及NBC電視台籌備Bill Murray Week節目,電視台職員也曾致電問我選哪些電影較好。

電影海報大師阮大勇為我們婚禮繪畫的海報

我和太太黎明同樣喜歡電影和音樂,婚禮也以此為主題。我製作唱片時認識了不少業內朋友,唯獨尚未有機會與阮大勇老師合作,靈機一觸,便邀請阮老師為我們畫婚禮海報作為紀念。阮老師是電影海報巨匠,也是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得主。相信不少人仍記得他畫的《半斤八両》和《最佳拍檔》電影海報,我很喜歡他筆下的許氏兄弟、李小龍等。我們聯絡他時,他坦言平日甚少接這類工作邀約,但因為欣賞我倆性格及懷舊的情懷,就破例接受邀請。他交了畫稿後,我們再用電腦加工,以電影海報形式印上有份籌辦婚禮的好友名單,在婚禮當日展示出來,很有紀念價值,現在我們仍展示在家中,每天都會見到。

 

採訪/jennylau@cuhkcontents
攝/Eric Sin

 

標籤
鍾一諾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