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讀者:
《中大通訊》已停刊,本網暫停更新。請移玉步造訪本校最新通訊《走進中大》網頁:https://focus.cuhk.edu.hk,閱讀大學報道和消息

榜上友名

不劃地自限 必迎來至善

凌浩雲談社企管理

(Keith Hiro攝)

早春3月的上午,我在杜鵑花綻放的校園訪問凌浩雲先生。雖然下着毛毛雨,密雲滿布,但他親切和樂觀的性格,使人覺得輕快了起來。

凌浩雲先生不是故步自封的人,而他的使命就是成立社企,為身體有缺陷的人提供就業機會,令他們不致裹足不前。凌先生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首席顧問,成立和孵育從事與音樂有關的青少年發展服務、特殊教育、兒童粵劇、素食食堂等五十餘所社企。

凌先生於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主修食物科學,其後在中大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他尤其讚佩中大校友對母校的忠誠,以及教授們對教學的投入。在眾多教授中,他最為感銘的,就是從來不拒絕為學生引薦的陳志輝教授。陳教授備課充足,時常比上課時間早一小時到達課堂。陳教授也定期邀請凌先生於其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市場學課程,講授社企議題,凌先生當然是樂意之至。

亦師亦友的陳志輝教授<em>(左)</em>

他出任社聯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首席顧問一職前,曾是某跨國食品公司和世界頂級消費品品牌的高級管理人員。雖然兩家公司售賣的貨品大相徑庭,他們注重品質的嚴謹態度卻毫無二致,使凌先生明白品質控制和品牌建立是唇齒相依的。

「不論你售賣的是三元一杯的雪糕,還是三千元的手袋,顧客都希望買到高質素的產品。品質控制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須要誠信保護品牌。身為管理人員,你必須為品牌把關。」

2001年,凌先生調往瑞士表廠任職一年半,回港時剛巧碰上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當時經濟低迷,物業價值暴跌。那時候,他時常光顧某上環素食店,而素食店經營慘淡。凌先生於是向店主提議由他接手經營素食店。

「我畢業於食物科學系,時常夢想擁有自己的食店。當時創業的成本不高,我知道如果失去時機便不能再有。我打算以社企的形式營運食店,因為我在大企業服務時曾當義工,明白工作對傷殘人士有多重要。

「那時候,我未聽說過甚麼是『社企』,只知道殘疾人士很難找到工作,如果我能幫上一把那應該不錯。當時政府鼓勵商界僱用傷殘人士,並支付其一半薪金六個月,我覺得那計劃非常好。」

當然,事情並非一帆風順。當凌先生向親友提出創業的構想時,遇到女友的反對。但他覺得大展拳腳的時機成熟,便勇往直前,而最支持他的是他的外婆。外婆告訴他,雖然她聽不懂他講的道理,卻深深體會他所說「時機」的重要。她甚至用打麻將來比喻「時機」的意義。對她來說,今天打麻將和明天打麻將的分別很大,因為時機不一樣,對手也不一樣。

凌先生喜歡應付挑戰,是不折不扣的力行者。他成立了第一所素食餐館後,不久便於香港大學創立另一所社企素食食堂「一念素食」。

「一念素食」是全港第一所以食物重量計算價錢的素食餐廳。這運作模式使聽障人士也能營運食堂,因為他們不用幫助客人下單。凌先生也營運全港首間製作口罩的社企。

凌先生管理的社企種類繁多,可見其見識淵博,人際網絡甚廣。他謙稱要水到渠成,必須與不同專長的專業人士和客戶合作。

「譬如,我對音樂一竅不通,靠一己之力不足以成就『大台主』音樂社企計劃。我信賴著名作曲家和音樂製作人趙增熹先生的創業精神。趙先生甄選具才華的中學生並訓練他們作曲和表演音樂技巧。我用了六個月去籌劃社企和替趙先生籌款。那時候,我們不放棄任何機會去拜訪慈善基金會和音樂公司的高層人士,向他們闡述我們的願景和使命。我們嘗試和失敗了很多次,但從沒放棄。」

凌先生續說:「我向趙先生介紹了某個政府支助計劃,但申請的期限不足三個月就到了。趙先生、其社企搭檔陳克華先生和我埋頭苦幹了兩個月。最後『大台主』藉民政事務署『伙伴倡自強』計劃獲得資助。

「雖然我不精於音律,卻懂得如何溝通;不論對象是社企創業者或支持者、客戶等,溝通同樣重要。我們向客戶推銷商品或服務時,要言簡意賅。這就是我們所謂有特定目標的營銷策略。」

凌先生管理五十餘所社企,其經營之道就是鼓勵社企不要抱殘守缺,不怕失敗和考驗,從錯誤中尋找自己的「最佳位置」。實踐每個新嘗試的時候,凌先生都努力踏出第一步,並且帶領其管理的社企踏出第一步。

(Keith Hiro攝)

凌先生說:「要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我們必須克服害怕失敗的心理。即使你失敗了,甚而破產,也務必再嘗試,從錯誤中學習,尋找『最佳位置』。我的同工和我都明白大家的目標是甚麼,能夠做到同心同德,這一點至為重要。」

文/elizachan@cuhkcontents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21年4月)

標籤
校友 凌浩雲 初創企業 陳志輝 工商管理碩士 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工商管理學院